◎〔~窳〕a.古代传说中吃人的怪兽,如“(少咸之山)有兽焉……名曰~~,其音如婴儿,是食人。”b.残害,如“昔有强秦,封豕其土,~~其民。”c.古国名。
◎静。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穴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72頁,第25字
同文書局本: 第866頁,第62字
標點整理本: 第829頁,第20字
音《廣韻》:烏黠切;《集韻》:乙黠切,𡘋音札。《類篇》:空大也、靜也。
义又,窫窳,國名。
义又,獸名。《山海經》:少咸之山有獸,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註】似𤠾而虎爪。
〔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穴部。
〔窫〕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à、yē,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穴、契。
〔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à] ⑴ 〔~窳〕a.古代传说中吃人的怪兽,如“(少咸之山)有兽焉……名曰~~,其音如婴儿,是食人。”b.残害,如“昔有强秦,封豕其土,~~其民。”c.古国名。㈡ [yē] ⑴ 静。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窫,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7AAB,多音字,拼音是(yà 或 yē),穴部,共14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