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青~。~藓。~原。
◎〔舌~〕舌头上面的垢腻,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
名词
1.形声。从艸,台声。本义:青苔;也指苔类植物。
2.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lichen; mosses;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 李白《长干行》。又如:苔衣(即青苔。泛指苔藓类植物);苔岑(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苔钱(即苔。因苔点形圆如铜钱,故称);苔茸(丛生的苔藓)
3.长有苔藓类植物的东西或地方 。
mossy place;
苔砌(长有苔藓的台阶);苔梅(根干上寄生苔藓的梅树)
4.另见 tāi。
1.——“舌苔”( shétāi )
2.舌上的垢腻。
3.另见 tái。
◎同“𠫆 title=𠫆>𠫆”。
名
◎植物名。隐花植物,扁平微细,根、茎、叶区别不明显,绿色。常延贴于潮湿地面或石头上。
◎参见“舌苔”条。
◎植物名。苔藓类植物。根、茎、叶之间的区别不明显。有绿、青、紫等色,多生于阴暗潮湿处,也有生在海边的岩石上。
青苔、海苔。
◎舌苔,舌面上滑腻的物质。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48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22頁,第25字
標點整理本: 第990頁,第23字
音《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𡘋音臺 —— 蘚也。《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𤰞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义《集韻》亦作菭。
〔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ái、tāi,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台,五行属木。
〔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台声。本义是青苔;也指苔类植物。
〔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ái] ⑴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㈡ [tāi] ⑴ 〔舌~〕舌头上面的垢腻,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
卷别卷一下反切徒哀切頁碼第24頁,第21字續丁孫
水衣。从艸治聲。
附注段玉裁注:「今作苔。」
卷别卷二反切田咍反頁碼第90頁,第6行,第2字述
水衣。從艸治聲。
鍇注臣鍇按:《周禮》注:「苔字作菭,生水。傍水土之潤氣所生,故曰水衣也;生牆曰垣衣。」
卷别卷一下反切徒哀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46頁,第6字許惟賢第63頁,第11字
水靑衣也。
段注依《爾雅音義》補靑字。《醢人》箈菹。鄭司農曰:箈。水中魚衣。玄謂箈,箭萌。玉裁按。先,後鄭異字。先鄭作菭,從艸。許說正同。後鄭作䈚,從竹。郭注《爾雅》引䈚菹鴈醢。從後鄭也。後鄭注當有菭當爲䈚四字,而佚。今本《周禮》作箈。混誤不成字。所當正者也。《吳都賦》注曰:海苔生海水中。正靑。狀如亂髮。乾之赤。鹽藏有汁。名曰濡苔。
从艸。治聲。
段注徒哀切。沈重云:北人丈之反。一部。今作苔。
今省作苔。
俗省作苔。
今省作苔。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5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5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3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7頁,第1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8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86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6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51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8頁,第3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2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77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702頁【補遺】第1623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692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4頁【崇文】第33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95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2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471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79頁,第6字 |
英语:moss, lichen
德语:Kuvertüre, Anstrich. Belag (S), lava (S)
法语:surface de la langue, mousse, lichen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苔,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1015,多音字,拼音是(tái 或 tāi),艹部,共8画,形声字,上中下结构,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