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诏的意思




    拼音:zhao 声调:zhào 怎么读诏朗读
    总笔画:7 画 部首:讠 部
    部外笔画:5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金 造字法:会意字、形声字
    五笔:YVKG 仓颉:IVSHR
    郑码:SYJ 四角:37762
    中文电码:6096 区位码:5815 统一码:5
    笔顺:[4553251] 点、横折提、横折钩、撇、竖、横折、横

    诏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告诉,告诫。为人父者,必能~其子。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书。~令。~谕。奉~。遗~。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是言论,“”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2.同本义 tell; let know; inform。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诏,告也。 —— 《说文新附》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 —— 《礼记·曲礼》上诏书者。 —— 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以诏后世。 —— 《穆天子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诏众(告诉众人);诏赞(告知和赞助)

    3.教导;告诫。

    instruct; admonish;

    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 《庄子·盗跖》多分其教诏。 —— 《吕氏春秋·审分》

    诏导(教导);诏诲(告诫教导);诏侑(劝告);诏志(教导立身养志);诏相(教导行大礼的言行)

    4.皇帝下达命令。

    give imperial edict;

    诏使儒卿。 —— 《汉书·李广苏建传》优诏奖瑞。 —— 《明史》诏赐抚臣。 —— 《聊斋志异·促织》

    诏求(皇帝下令征求);诏征(皇帝下令征召);诏选(皇帝下令任命);诏用(皇帝下令任用)

    5.征召。

    recruit;

    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 —— 《管子》

    诏期(征召的日期)

    6.召见。

    call in;

    诏伊尹于 亳( bó )郊兮。 —— 《后汉书·冯衍传》

    7.宣扬。

    advocate; champion; propagate;

    未可明诏大号。 —— 龚自珍《病梅馆记》

    8.报告。

    report;

    按周礼诸职凡言诏者,皆下告上之辞。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不以诏。 —— 《礼记·檀弓》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 《礼记·学记》故礼有摈诏。 —— 《礼记·礼器》诏西皇使涉予。 —— 《楚辞·离骚》

    名词

    1.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

    imperial edict;

    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 —— 《史记·秦始皇本纪》非有诏不得上。 —— 《战国策·燕策》诏即下。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捧诏恸哭。出密诏示之。

    下诏(颁发诏书);诏板(即诏书);诏记(皇帝的手令);诏条(诏书中所列的条文);诏黄(以黄色纸书写发布的诏令)

    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Zhao;

    南诏蛮,本 乌蛮之别种也,姓 蒙氏。蛮谓王为“”,自言 哀牢之后。 —— 《旧唐书》

    诏家(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诏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62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155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1130頁,第1

    廣韻》:之少切;《集韻》、《韻會》、《正韻》:之笑切,𡘋音照。說文》:吿也。爾雅・釋詁》:導也。【註】敎導之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敎導,卽贊勉也。韻會》:詔者,上下通用之義。左傳・成二年》:欒伯曰:燮之詔也。書何力之有焉。【註】吿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註】吿也、助也。莊子・盜跖篇》:爲人父者,必能詔其子。【如淳註】敎也。

    又,《廣韻》:上命也。秦漢以下,天子獨稱之。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六年,秦幷天下,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議命爲制,令爲詔。前漢・周勃傳》:軍中聞將軍之命,不聞天子詔。

    又,《廣韻》:𦘠也。正韻》:播吿之書也。文心雕龍》:漢命有三品,三曰詔書。詔,吿也。釋名》:詔書。詔,昭也。人暗不見事宜,則有所犯,以此示之,使昭然知所由也。文中子・問易篇》:程元曰:續書之有志,有詔,何謂也。文中子曰:志以成道,言以宣志,詔其見王者之志乎。

    又,待詔,官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應劭註】諸以才伎召未有正官故曰待詔。唐書・百官志》:明皇初置翰林待詔。

    又,蠻王曰詔。唐書・南蠻傳》:南詔,本哀牢夷後,烏蠻別種也。渠帥有六,自號六詔,曰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睒詔,施浪詔,蒙舍詔。

    又,《正韻》:市召切,音紹。禮・禮器》:禮有𢷤詔。【註】吿道賔主者也。詔或爲紹。

    又,《集韻》:之遙切,照平聲 —— 言誘也。

    又,《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𡘋音韶。禮・禮器》:詔侑武方。【註】詔侑或爲韶囿,武當爲無,方猶常也。

    又,叶朱戍切,音注。班固〈東都賦〉:申舊章下明詔,命有司頒憲度。

    注解

    〔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詔〕字拼音是zh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召

    〔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ào] ⑴ 见“诏”。

    诏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之紹切頁碼70頁,第27

    詔告也。从言从召,召亦聲。

    附注嚴章福校議議:「當作从言,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之紹切頁碼198頁,第7行,第2

    詔告也。從言,從召,召亦聲。

    白话解释

    诏,宣告天下。字形采用“言、召”会义,“召”也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言、召聲。篆文、隸書、楷書同。「詔」的本義為告知,必需用言語,因此從「言」表義;從「召」聲有兼義的功能,「召」的本義是呼喚,要「告知」他人,應該要呼喚他人過來。又「詔」從「召」聲也有可能是「昭」聲的假借,「昭」的本義是「日明也」,引申為「明白」,告知他人,就是要讓他人明白。無論用那一個說法,「詔」從「召」聲都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詔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40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99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161頁
    4說文校箋第95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90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31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545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128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7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57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96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71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952頁【後編】第14546頁
    14通訓定聲第128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96頁【崇文】第781頁
    16古字詁林第三冊,第16頁,第1字
    17古字釋要第256頁,第3字

    诏字的翻译


    英语:decree, proclaim; imperial decree

    德语:kaiserliches Edikt , unterrichten, unterweisen, belehren

    法语:proclamer

    诏的字源字形


    诏(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诏(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诏(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诏(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诏(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诏(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诏(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诏(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诏(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诏(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