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古河名,在今中国河北省。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34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643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591頁,第28字
音《唐韻》:苦𠋫切;《集韻》、《韻會》:丘𠋫切,𡘋音𡨥 —— 水名。《說文》:水,起北地靈丘,東入於河。《水經注》:𣻎水,卽溫夷之水也。《山海經》:高是之山,𣻎水出焉。
音又,《廣韻》:恪𠋫切;《集韻》:墟候切,𡘋音彄 —— 義同。
〔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𣻎〕字拼音是k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𡨥。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苦候切頁碼第364頁,第20字續丁孫
異體𣻎
水。起北地靈丘,東入河。从水寇聲。滱水卽漚夷水,幷州川也。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可候反頁碼第893頁,第4行,第1字述
水,起北地靈丘,東入河。從水寇聲。滱水即漚夷水,并州川。
鍇注臣鍇按:《漢書》:「代郡靈丘縣有滱河,東至文安入大河,過郡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臣鍇疑即《周禮》所謂「嘔夷」也,愼云北地靈丘,葢地有改易也。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苦候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169頁,第2字許惟賢第944頁,第2字
滱水。起北地靈丘。東入河。
段注北地當作代郡。《前志》曰:代郡靈丘。今山西大同府靈邱縣東有靈丘故城。靈丘下曰:滱水東至文安入大河。過郡五。行九百四十里。《水經》曰:滱水,出代郡靈丘縣高氏山。東南過廣昌縣南。又東南過中山上曲陽縣北。恒水從西來注之。又東過唐縣南。又東過安憙縣南。又東過安國縣北。又東過博陵縣南。又東北注於易。今直隷唐河,卽古滱水也。出大同府渾源州南。今翠屏山,卽古高氏山。東南流入靈邱縣。又東南流入直隷易州廣昌縣界。由倒馬關流入。逕完縣西北,唐縣西南界。又東南過定州。入慶都縣南界。又逕祁州南。會沙滋二水。又東北逕博野,蠡二縣南。又東北逕高陽縣東。又北逕安州東。入白洋淀。《一統志》曰:據《水經注》。葢滱水故道本由今淸苑縣東南與濡博諸水合流注易。後徙而東。不入縣境。按《前志》云入大河。有誤。大河之名亦非志所有。
从水。寇聲。
段注若侯切。四部。
滱水卽漚夷水。
段注漚當作嘔。
幷州川也。
段注《職方氏》。幷州,其川虖池,嘔夷。鄭曰:嘔夷祁夷與。出平舒。按《前志》平舒下云:祁夷水北至桑乾入治(治卽㶟今本作沽誤)。今出大同府廣靈縣之壷流河也。與靈丘之滱河劃然二事。班云滱河幷州川,是亦謂滱卽嘔夷。爲許所本。古寇聲,區聲同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20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17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9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72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34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584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685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37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318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6頁,第2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6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83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825頁【補遺】第1764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06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52頁【崇文】第380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38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7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013頁,第2字 |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滱,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EF1,拼音是(kòu),氵部,共14画,形声字,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