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羹的意思




    拼音:geng 声调:gēng 怎么读羹朗读
    总笔画:19 画 部首:⺷ 部
    部外笔画:13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行:水 造字法:会意字
    五笔:UGOD 仓颉:TGFTK
    郑码:UCUG 四角:80804
    中文电码:5036 区位码:2494 统一码:13
    笔顺:[4311214444431121134] 点、撇、横、横、竖、横、点、点、点、点、点、撇、横、横、竖、横、横、撇、捺

    羹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调和五味的汤。

    tick soup;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孟子·告子上》(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左传·隐公元年》

    3.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 —— 《韩非子·五蠹》

    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4.汤。

    soup;

    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浓汤。

    《左传•隐公元年》:“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鼓以为汁。”

    一种烹饪方法。材料加水或高汤煮滚,用芡粉勾芡成薄糊状。

    不羹:地名。春秋时地,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襄阳县东南。

    《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陈、蔡、不羹。”晋•杜预•注:“襄阳县东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

    勾芡煮成的浓汤。

    羹汤、鱿鱼羹、分一杯羹。

    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羊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78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954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918頁,第39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𡘋音庚。說文》作,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爾雅・釋器》:肉謂之羹。【註】肉臛也。【疏】肉之所作臛名羹。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禮・樂記》:大羹不和。【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又,《雲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又,《集韻》:何庚切,音行 —— 義同。

    又,《集韻》:盧當切,音郎。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釋文》:音郎。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郎,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䰟〉: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宋玉〈招䰟〉句末有「些」字〕〇【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

    注解

    〔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羊部

    〔羹〕字拼音是gē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羔、美,五行属

    〔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ēng] ⑴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

    羹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行切頁碼86頁,第25

    𩱧

    𩱧五味盉羹也。从𩰲从羔。《詩》曰:「亦有和𩱧。」

    𩱋

    𩱋𩱧或省。

    𢑌

    𢑌或从美,𩱧省。

    異體

    羹小篆从羔从美。

    附注段玉裁注:「此(羹)是小篆,則知上三字古文、籀文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根橫反頁碼238頁,第5行,第2

    羹五味和羹,從𩰲,從羔。《詩》曰:「亦有和羹。」

    鍇注臣鍇曰:「羔,羊。會意。」

    反切………頁碼238頁,第6行,第1

    𩱧或省。

    反切………頁碼238頁,第6行,第2

    𩱧或省鬲。

    反切………頁碼238頁,第6行,第3

    小篆從羔,從美。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行切古音第十部頁碼446頁,第5許惟賢201頁,第5

    羹五味盉𩱧也。

    段注《皿部》曰:盉,調味也。《内則》注曰:凡羹齊宜五味之和。米脣之糝。《晏子》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亨魚肉。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凡魚肉必用菜。菜謂之芼。《儀禮》。𨦕芼牛藿羊苦豕薇。芼及醯醢鹽梅,是之謂五味之和也。實於𨦕謂之𨦕羹。肉汁不和五味謂之大羹。

    𩰲。从羔。

    段注會意。凡從羔者,羔猶美也。古行切。古音在十部。

    詩曰:亦有和𩱧

    段注《商頌》文。鍇本𩱧作羹。

    𩱧或省。

    或从美䰜省。

    段注羔下從美。今各本作兩羔。非也。

    小篆。从羔。从美。

    段注此是小篆則知上三字古文,籒文也。不先小篆者,此亦丄部之例。

    羹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72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242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192頁
    4說文校箋第117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111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39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68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58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7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70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117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87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374頁【補遺】第16499頁【後編】第18182頁
    14通訓定聲第3700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240頁【崇文】第957頁
    16說文句讀第338頁
    17說文新證第19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322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299頁,第3字

    羹字的翻译


    英语:soup, broth

    德语:Filmentwickler, Suppe (S)

    法语:soupe, bouillon, sauce

    羹的字源字形


    羹(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羹(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羹(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羹(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羹(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羹(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羹(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羹(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羹(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