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晉的意思




    拼音:jin 声调:jìn 怎么读晉朗读
    总笔画:10 画 部首:日 部
    部外笔画:6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GCCJ 仓颉:MIIA
    郑码:BDZK 四角:10601
    统一码:6
    笔顺:[1545412511] 横、撇折、点、撇折、点、横、竖、横折、横、横

    晉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進。如:晉京;晉謁。《爾雅•釋詁下》:「晉,進也。」

    升,升級。如:晉級。《清史稿•桂中行傳》:「以功晉知府。」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坤下離上。《易•晉》:「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內;裡面。《韓非子•外儲説左下》:「孟獻伯相魯,……食不二味,坐不重席,晉無衣帛之妾,居不粟馬,出不從車。」

    抑制;按捺。《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

    俯,低。《尚書大傳》卷四:「(伯禽、康叔)見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橋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

    通「搢」。插。《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執鎮圭。」

    通「鐏」。戈柄下端圓錐形的金屬套,可以插入地中。《周禮•考工記•廬人》:「參分其圍,去一以為晉圍。」

    古國名。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叔虞子燮父改國號為晉,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被其大夫韓、趙、魏所分而亡。《文獻通考•封建考》:「晉,唐叔虞,周武王子,成王弟。成王封叔虞於唐……凡三十八傳,而晉為韓、趙、魏所分。」

    朝代名。①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西晉(西元265—316年),共四帝,為前趙所滅。②司馬睿即位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史稱東晉(西元317—420年),共十一帝,為劉裕所取代。③五代之一。石敬瑭滅後唐稱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後晉(西元936—946年)。

    水名。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懸甕山,分北、中、南三渠,東流入汾河。《集韻•綫韻》:「晉,水名。」

    地名。山西省的簡稱。因春秋時晉國在此建國而得名。

    姓。《通志•氏族略二》:「晉氏,晉,大夏之墟也。堯之所都平陽,其國曰唐。及叔虞封於唐,其子燮父嗣封改為晉,以其地有晉水故也。」按:戰國時魏有晉鄙。

    详细解释


    1.會意。小篆字形,從日。指追着太陽一直前進。本義:上進。

    2.進。

    enter;

    晉,進也。日出,萬物進。 —— 《說文》晉者,進也。 —— 《易·序卦》王提馬而走諸侯晉。 —— 《周禮·田僕》盍孟晉以迨羣兮。(盍:爲什麼不;孟,勉力;迨,趕上;羣:大家。) —— 班固《幽通賦》

    晉謁(晉見;謁見);晉接(進見;接見);晉食(進獻食品)

    3.晉升。提高地位、級別或榮譽。

    promote;

    以功晉知府。 —— 《清史稿·桂中行傳》晉封英王。 —— 《陳玉成》

    晉封(晉升加封);晉秩(晉升官職或等級);晉階(升級);晉號( —hào晉升其稱號)

    4.低,俯。

    low;

    見梓晉然實而俯。 —— 《尚書大傳》

    晉然(低垂的樣子;俯下的樣子)

    5.授予,尤指在公共典禮中授予(如學位或貴族稱號) 。

    confer;

    晉授

    6.晉見,正式地會見,拜訪 。

    call on;

    晉謁

    名词

    1.周代諸侯國名 Jin state。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叔虞子燮父改國號爲晉,春秋時居有今山西省大部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被其大夫韓、趙、魏所分而亡。

    子夏之 晉。 —— 《呂氏春秋·慎行論》

    晉用楚材(謂一國聘用別國的人才);晉邦(指春秋時代的晉國);晉陽之甲(喻稱地方官吏不滿朝廷而舉兵向內爲興晉陽之甲);晉棘(指春秋晉國垂棘之地所產的美玉)

    2.朝代名。

    Jin Dynasty;

    3.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65—316年),共四帝,爲前趙所滅。

    晉太原中。 ——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魏晉氏以下。 —— 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晉陶淵明獨愛菊。 —— 宋· 周敦頤《愛蓮說》

    4.司馬睿即位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史稱東晉(公元317—420年),共十一帝,爲劉裕所取代。

    5.五代時,石敬瑭滅後唐稱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後晉(公元936—946年)

    背晉以歸 染。 —— 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晉年(喻指懷念故朝之思);晉帖(指晉人的書跡或其摹本、刻帖);晉京(晉朝的京城。指洛陽)

    6.山西省的簡稱 。

    Shanxi province;

    晉劇

    7.水名 Jin River。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懸甕山,分北、中、南三渠,東流入汾河。

    1.进、前往。

    《说文选字•日部》:“晋,进也。”

    2.升。

    《清史稿•卷四五一•桂中行传》:“以功晋知府。调江苏,筦扬州正阳厘榷。”

    晋级、晋升。

    1.国名。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大陆地区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2.朝代名。参见“西晋”、“东晋”条。

    3.大陆地区山西省的简称。

    4.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晋鄙。

    1.进;前往。

    晋见、晋谒。

    2.升。

    晋升、晋封、晋级。

    3.古国名。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山西、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及陕西东南部地区,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

    4.朝代名:

    5.(1)(265-420)司马炎所建,后为前赵刘聪所灭。建都洛阳,史称“西晋”(265-316);司马睿在南方重建,后为刘裕所灭。建都建康,史称“东晋”(317-420)。合称“两晋”。

    6.(2)(936-947)石敬瑭所建立,后为契丹所灭。建都汴京,史称“后晋”。

    7.《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参见【六十四卦】。

    8.山西的别称。

    9.姓。

    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日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80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494頁,第31

    標點整理本: 第441頁,第1

    唐韻》、《集韻》、《韻會𡘋卽刃切。說文》作㬜,進也,日出萬物進也。類篇》:隸省作晉。易・晉卦》:晉,進也。【疏】以今釋古,古之晉字,卽以進長爲義。【又】明出地上晉。

    又,《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疏】晉,插也。

    又,《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註】晉,猶抑也。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註】晉鼓長六尺六寸。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凡爲殳,去一以爲晉圍。【註】鄭司農云:晉謂矛戟下銅鐏也。【釋文】晉如字。

    又,國名。詩・唐風譜》: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晉水,至子燮攺爲晉侯。

    又,姓。廣韻》:本自唐叔虞之後,以晉爲氏,魏有晉鄙。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 —— 水名。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晉圍。【釋文】又音箭。

    又,陸雲〈登臺賦〉:長發其祥,天鑑在晉;肅有命而龍飛兮,跚重斯而肇建。

    注解

    〔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日部

    〔晉〕字拼音是jì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日

    〔晉〕字造字法是會意。小篆字形,從日。指追着太陽一直前進。本义是上進。

    〔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ìn] ⑴ 進。如:晉京;晉謁。《爾雅•釋詁下》:「晉,進也。」⑵ 升,升級。如:晉級。《清史稿•桂中行傳》:「以功晉知府。」⑶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坤下離上。《易•晉》:「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⑷ 內;裡面。《韓非子•外儲説左下》:「孟獻伯相魯,……食不二味,坐不重席,晉無衣帛之妾,居不粟馬,出不從車。」⑸ 抑制;按捺。《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⑹ 俯,低。《尚書大傳》卷四:「(伯禽、康叔)見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橋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⑺ 通「搢」。插。《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執鎮圭。」⑻ 通「鐏」。戈柄下端圓錐形的金屬套,可以插入地中。《周禮•考工記•廬人》:「參分其圍,去一以為晉圍。」⑼ 古國名。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叔虞子燮父改國號為晉,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被其大夫韓、趙、魏所分而亡。《文獻通考•封建考》:「晉,唐叔虞,周武王子,成王弟。成王封叔虞於唐……凡三十八傳,而晉為韓、趙、魏所分。」⑽ 朝代名。①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西晉(西元265—316年),共四帝,為前趙所滅。②司馬睿即位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史稱東晉(西元317—420年),共十一帝,為劉裕所取代。③五代之一。石敬瑭滅後唐稱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後晉(西元936—946年)。⑾ 水名。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懸甕山,分北、中、南三渠,東流入汾河。《集韻•綫韻》:「晉,水名。」⑿ 地名。山西省的簡稱。因春秋時晉國在此建國而得名。⒀ 姓。《通志•氏族略二》:「晉氏,晉,大夏之墟也。堯之所都平陽,其國曰唐。及叔虞封於唐,其子燮父嗣封改為晉,以其地有晉水故也。」按:戰國時魏有晉鄙。

    晉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卽刀切頁碼216頁,第8

    異體𣋤𣌇、晉、晋

    㬜進也。日出萬物進。从日从臸。《易》曰:「明出地上,㬜。」

    鉉注臣鉉等案:臸,到也。會意。

    附注段玉裁注:「臸者到也。以日出而作會意,隸作晉。」楊樹達《釋晉》:「晉字上象二矢,下為插矢之器」,「二矢插器,其義為箭」,「自小篆變二矢之形為臸,變器形為日,形與義略不相關,于是說字者遂不得其正解」。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日、从二倒矢形,會日光如矢疾進之義,矢應該也有聲符的功能。」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子印反頁碼551頁,第3行,第1

    㬜進也,日出而萬物進。從日臸聲。《易》曰:「明出地上晉。」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卽刃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212頁,第1許惟賢533頁,第1

    㬜進也。

    段注《周易・彖傳》曰:晉,進也。以曡韵爲訓。凡進皆曰晉。難進亦曰晉。《周禮》。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是也。禮古文,《周禮》故書皆叚晉爲箭。

    日出而萬物進。

    段注故其字从日。

    从日。从臸。

    段注臸者,到也。以日出而作會意。隷作晉。卽刃切。十二部。

    易曰:朙出地上㬜。

    段注此引《易・象傳》文以證从日之意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孟晉=猛進。

    進也。《楚辭》:「盇孟晉以迨羣兮」。孟晉者,即今言猛進也。

    進也。《楚辭》:「孟晉(=猛進)以迨羣兮。

    白话解释

    晋,长进。太阳出来普照大地,万物长进发展。字形采用“日、臸”会义。《易经》上说:“亮光出现在大地,万物生发长进。”

    字形解说

    字從二倒矢、從日,像矢疾進射日之形。甲文有晉字,但屬殘片,無法確認字的用法。金文用為國族名。《曾侯乙墓簡》用為兵械杸的修飾語。明確的用為疾進意的,始見篆文。《說文》:「晉,進也。日出而萬物進。从日从臸。」段注:「凡進皆曰晉,難進亦曰晉。」隸書字形有承篆文,有已訛變。楷書字形從隸書再形變而來。

    晉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25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547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421頁
    4說文校箋第273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262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943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62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50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39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67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270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218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778頁【補遺】第17011頁
    14通訓定聲第331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74頁【崇文】第2293頁
    16說文句讀第875頁
    17說文新證第532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282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388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650頁,第9字

    晉字的翻译


    英语:advance, increase; promote

    德语:befördert werden, aufsteigen (V)​, eintreten, vorgehen, vorrücken (V)​, Jin (Eig, Fam)

    法语:avancer, promouvoir

    晉的字源字形


    晉(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晉(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晉(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晉(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晉(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晉(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晉(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晉(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晉(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晉(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晉(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晉(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晉(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晉(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晉(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晉(简·秦·关沮) 关沮

    晉(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晉(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晉(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晉(传抄·魏·春秋僖公石经) 传抄 春秋僖公石经

    晉(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晉(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晉(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晉(传抄·宋·隶释 隶续) 传抄 隶释 隶续

    晉(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晉(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晉(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晉(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晉(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晉(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