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舂米或捶衣的木棒。~臼。砧~。~臼交(旧称互相不嫌贫贱的朋友)。
②用长形的东西戳。~了他一拳。
名词
1.形声。从木,午声。本义:舂米的棒槌。
2.同本义。
pestle;
杵,舂杵也。 —— 《说文》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 《易·系辞》传
杵臼交(不嫌贫贱的交情);杵臼(杵与臼);杵头(杵)
3.捶衣用的短木棒 。
battling stick;
杵砧(捣衣的槌棒与垫石);杵声(棒槌捣衣的声音)
4.筑墙、筑堤时,用来填实泥土的棒槌。
trip-hammer;
筑谓之杵。 —— 《广雅》杵以梧。 —— 《礼记·杂记》
杵声(筑城填土的杵槌声);杵木(筑土的木槌)
5.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形如杵。
pestle-like weapon;
动词
1.捣,砸。
pestle;
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 —— 《新书》
2.用长形的东西戳 。
poke;
用指头杵他一下。
名
1.舂米、捣药、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圆木棒。由上细下粗的坚木做成。
《易经•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唐•储光羲〈田家杂兴〉诗八首之一:“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药杵、杵臼。
2.兵器名。因形如杵而得名。
《书经•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宋史•卷二七九•呼延赞传》:“及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
动
1.捅、突刺。
拿指头杵他一下。
2.呆立不动。
你杵在那里干嘛?
1.舂米、捣药、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圆木棒。一端细、一端粗,细端用作握柄。
药杵、砧杵、舂杵、杵歌。
2.兵器名。状似杵。
降魔杵、枪杵环攻。
3.捣;捅;戳。
杵药、手指一杵,纸就破了。
4.呆立不动。
别杵在那里,过来帮忙呀!。
5.盾牌。通“櫓”。
血流漂杵。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9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513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459頁,第12字
音《唐韻》、《韻會》: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𡘋音處。《說文》:舂杵也。《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禮・雜記》:杵以梧。【註】所以擣也。
义又,砧杵,槌衣具。儲光羲〈田家雜興〉詩:秋山響砧杵。
义又,《前漢・天文志》:彗星曰天杵。
〔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杵〕字拼音是chǔ,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午,五行属木。
〔杵〕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午声。本义是舂米的棒槌。
〔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ǔ] ⑴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⑵ 用长形的东西戳
卷别卷六上反切昌與切頁碼第189頁,第19字續丁孫
舂柄也。从木午聲。
附注徐鍇繫傳:「此當言从午,午亦聲。」
卷别卷十一反切嗔伍反頁碼第478頁,第1行,第1字述
舂杵也。從木午聲。
鍇注臣鍇按:舂字注:「午,杵也。」臣以爲午者,直舂之意。此當言「從午,午亦聲」,無亦字,誤也。
卷别卷六上反切昌與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38頁,第2字許惟賢第457頁,第5字
舂杵也。
段注舂,擣粟也。其器曰杵。《繫辭》曰:𣃔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從木。午聲。
段注昌與切。五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73頁,第1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84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7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40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34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827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453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152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217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8頁,第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39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918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064頁【補遺】第1689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560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99頁【崇文】第199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75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904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583頁,第5字 |
英语:pestle; baton used beat clothes
法语:pilon, battoir à linge
秦 简 睡虎地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杵,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3879,拼音是(chǔ),木部,共8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