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血吸虫等的幼体。毛~。尾~。
名词
◎某些寄生蠕虫的幼虫,如“胞蚴”、“毛蚴” 。
the larva of a tapeworm or the cercaria of a schistosome;
蚴虬(龙形蜿曲的样子);蚴蜕(蜂的一种);蚴(龙爬行的样子。屈曲行动的样子。同“蚴虬”)
形
◎龙、蛇盘结蜷曲的样子。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于东葙,象舆婉僤于西清。”
◎泛指绦虫、血吸虫、线虫等寄生虫的幼体。如尾蚴、胞蚴、毛蚴等。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85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79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52頁,第28字
音《唐韻》:於糾切,音黝 —— 蚴蟉,龍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靑龍蚴蟉於東廂。【註】蚴蟉,龍行貌。
音又,《集韻》:於虬切,音幽。《博雅》:蚴蛻,蠮螉也。揚子《方言》:蜂之小者,燕趙之閒或謂之蚴蛻。
义或作𧍘。
〔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蚴〕字拼音是y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幼,五行属土。
〔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òu] ⑴ 绦虫、血吸虫等的幼体
德语:Larve (S)
法语:larv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蚴,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4841,拼音是(yòu),虫部,共11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