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91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333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274頁,第25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當蓋切,音㯂。《說文》:紳也。男子搫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帶从巾。徐鉉曰:卌,其帶上連屬固結處。《釋名》: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繫蔕也。《易・訟卦》:或錫之鞶帶。【疏】鞶革大帶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疏】謂其帶既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襵之,無別裨飾之箴功。
义又,揚子《方言》:厲謂之帶。【註】《小爾雅》:帶之垂者曰厲。《詩・小雅》:垂帶而厲。
义又,佩也。《禮・月令》:帶以弓䪅。
义又,揚子《方言》:行也。【註】隨人行也。
义又,蟲名。《莊子・齊物論》:螂蛆甘帶。
义又,書帶,草名。《三齊記》:鄭康成山下生草,大如䪥,葉長一尺餘,土人名康成書帶草。又,姓。賈誼〈過秦論〉:帶佗。
音又,叶音蒂。《楚辭・九歌》:荷衣分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鄕,誰須兮雲之際。
〔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帶〕字拼音是dài,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冖、巾。
〔帶〕字造字法是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間的一根帶子和用帶的兩端打成的結。下面象垂下的鬚子,有裝飾作用。本义是大帶,束衣的腰帶。
〔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ài] ⑴ 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⑵ 像帶子的長條物⑶ 車輪胎⑷ 區域⑸ 佩戴,披掛⑹ 隨身拿著⑺ 捎,連著,順便做⑻ 含有,呈現⑼ 率領,引導⑽ 女子陰道分泌的白色黏液
英语:belt
商 甲骨文 𠂤宾间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帯,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5E2F,拼音是(dài),巾部,共10画,上中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