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謝的意思




    拼音:xie 声调:xiè 怎么读謝朗读
    总笔画:17 画 部首:言 部
    部外笔画:10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YTMF 仓颉:YRHHI
    郑码:SNDS 四角:04600
    统一码:10
    笔顺:[41112513251113124]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撇、竖、横折钩、横、横、横、撇、横、竖钩、点

    謝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對別人的幫助或贈與表示感激。~~。~儀。~忱(謝意)。~恩。~意。面~。致~。感~。

    認錯,道歉。~過。~罪。

    推辭。~絕。閉門~客。

    凋落,衰退。~頂。~世(去世)。凋~。新陳代~。

    告訴,詢問:「使人稱~:『皇帝敬勞將軍。』」

    遜,不如。「錦江何~曲江池?」

    同「榭」,建在臺上的房屋。

    姓。

    详细解释


    1.形聲。从言,射聲。本義:向人認錯道歉。

    2.同本義。

    excuse oneself; make an apologize;

    自謝曰。 —— 《戰國策·趙策》長跪而謝。 —— 《戰國策·魏策》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 《史記·項羽本紀》驚謝曰。 —— 清· 周容《芋老人傳》

    謝咎(引咎自退;悔過;謝罪);謝錯(認錯賠不是);謝室(待罪之室)

    3.用言辭委婉地推辭拒絕。

    decline; refuse;

    乃召拜黯爲淮陽太守, 黯伏謝不受命。 —— 《史記·汲黯列傳》謝媒人。 —— 《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楚而謝。 —— 唐· 李朝威《柳毅傳》謝客矣。 —— 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子退而休之,謝醫卻藥。 —— 宋· 蘇軾《蓋公堂記》

    謝醫(謝絕醫療);謝金(謝絕禮金)

    4.辭去官職。

    resign;

    若此兒不救,便當回舟謝職,無復遊宦之興矣。 —— 《南齊書·王僧虔傳》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 唐· 王維《送張五歸山》

    謝老(告老還鄉);謝事(卸去官職);謝政(致仕退休);謝役(辭去差使);謝職(卸去官職)

    5.告辭;告別。

    take leave; leave;

    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 —— 《史記·李將軍列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 《史記·魏公子列傳》故不復謝。不報謝?過謝侯生。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謝了擾(告辭);謝別(告別,辭別)

    6.告訴,告誡。

    tell; warn;

    謝漢使。 —— 《漢書·李廣蘇建傳》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 《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7.以言辭相問候。

    send one's respects to;

    至府,爲我多謝問趙君。 —— 《史記·趙廣漢傳》界上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爲致問?

    8.感謝。

    thank;

    休謝之。 —— 《三國演義》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 《史記·項羽本紀》且謝曰。 —— 唐· 李朝威《柳毅傳》雖死必謝。

    謝承(感謝;答謝);謝荷(感謝);謝候(致謝並問候);謝私(感謝私下幫助)

    9.逝去。

    farewell;

    詔曰:弟勰所生母 潘早齡謝世,顯號未加。 —— 《魏書·彭城王勰傳》

    謝賓客(死亡的委婉說法);謝世

    10.酬謝。

    thank sb. with a gift;

    婚禮不許多用盤盒豬羊糖餅,不許厚禮物謝媒。 —— 明· 海瑞《禁約》受人十萬,謝客數千,又重饋部吏。 —— 《潛夫論》

    謝土(修建完畢,祭祀土神的禮義活動);謝犒(酬謝;犒勞);謝銀(酬謝用的銀子);謝竈誥(祭竈王爺的青詞)

    11.衰敗,衰落。

    decline; wane;

    宿覺名未謝,殘山今尚存。 —— 宋· 葉適《宿覺庵》花之既謝。 —— 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12.遜讓;不如。

    modestly decline;

    既鯨鯢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訴其本懷,避賢謝拙。 —— 《宋書·王宏傳》

    謝拙(自謙愚笨而辭職)

    13.避免,避開。

    avoid;

    必以儷辭爲文,何緣《十翼》不能一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 —— 章炳麟《文學總略》

    謝短(避其所短)

    名词

    1.古邑名 Xie town。在今河南省唐河南。

    於邑於謝,南國是式。 —— 《大雅》

    2.姓。

    謝女(指晉朝女詩人謝道韞);謝太博(即晉朝謝安;又被稱爲謝公,謝郎);謝家(指謝安家或指南朝宋的謝靈運家)

    1.辞去、推却、拒绝。

    《说文解字•言部》:“谢,辞去也。”《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

    婉谢、闭门谢客、敬谢不敏。

    2.辞别、告别。

    晋•刘琨〈扶风歌〉:“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唐•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谢世。

    3.凋零、消逝。

    《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唐•杜牧〈留赠〉诗:“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凋谢。

    4.表示感激、酬答。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他前日进了学,我来贺他,他谢了我二十四两银子。”

    感谢、道谢、谢天谢地。

    5.赔罪、认错。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罪。

    6.告诉。

    《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7.询问、问候。

    《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8.更换、替代。

    《淮南子•兵略》:“若春秋有代谢。”

    新陈代谢。

    姓。如南朝宋有谢灵运。

    1.推辞;拒绝。

    谢客、谢绝、婉谢、敬谢不敏。

    2.辞别;离开。

    谢世、永谢尘缘。

    3.衰亡;凋落。

    形谢则神灭、凋谢、萎谢。

    4.认错;表示歉意。

    谢罪、谢过。

    5.感谢。

    拜谢、答谢、谢恩。

    6.更新;替换。

    新陈代谢。

    7.〈书〉辞去(官职)。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礼记‧曲礼上》)。

    8.姓。

    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09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176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150頁,第16

    唐韻》:辭夜切;《集韻》、《韻會》、《正韻》:詞夜切,𡘋音榭。說文》:辭去也。廣雅》:去也。楚辭・九章》:願歲幷謝與長友兮。【註】謝,去也。

    又,《正韻》:絕也。史記・儒林傳》:謝絕賔客。

    又,《增韻》:退也、衰也、彫落也。南史・範縝傳》: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減。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

    又,《類篇》:吿也。前漢・陳餘傳》:厮養卒謝其舍。【晉灼註】以辭相吿曰謝。

    又,《韻會》:拜賜曰謝。前漢・張安世傳》:安世嘗有引薦,其人來謝。安世以爲,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

    又,《正字通》:自以爲過曰謝。禮・檀弓》:從而謝焉。史記・項羽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又,《韻會》:聽也。正韻》:致仕曰謝。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必賜之几杖。【疏】謝,猶聽也。𨻰皓曰:君不許其致事也。如辭謝、代謝,皆却而退去之義。

    又,鳥名。張華《禽經》:子規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又,菜名。本草綱目》:水苦蕒,一名謝婆菜。

    又,島名。唐書・地理志》:登州東北海有大謝島。

    又,蠻名。舊唐書・南蠻傳》: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

    又,國名。詩・大雅》:于邑于謝。【毛傳】謝,周之南國也。【朱傳】在今鄧州南陽縣。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謝沐縣,屬蒼梧郡。

    又,姓。廣韻》:出𨻰留、會稽二望。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謝,以邑爲氏。左傳・昭七年》:謝息爲孟孫守〔「守」下脫「郕邑」二字。本作:謝息爲孟孫守郕邑〕又,複姓。風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謝丘,因以爲氏。前漢・古今人表》:謝丘章,魯人。

    又,通作榭。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𤰞庳,無觀臺榭。【註】本亦作謝。荀子・王霸篇》:臺榭甚高。【註】與謝同。

    又,或作繹,亦作射。爾雅・釋魚》:仰者謝。【疏】謂行時頭仰。周禮》「地曰繹屬」是也。周禮・春官・》〔鄭註〕:仰者繹。禮・玉藻》〔鄭註〕:靈射之屬。【釋文】射,音亦,《周禮》作繹,《爾雅》作謝。

    又,叶祥豫切,徐去聲。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弛氣離坐,㥏墨而謝。

    又,叶徂賀切,音坐。韓愈〈送窮文〉:𠂹頭喪氣,上手稱謝;燒車與船,延之上坐。

    說文》本作𧬄

    注解

    〔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謝〕字拼音是xi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射

    〔謝〕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言,射聲。本义是向人認錯道歉。

    〔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è] ⑴ 對別人的幫助或贈與表示感激⑵ 認錯,道歉⑶ 推辭⑷ 凋落,衰退⑸ 告訴,詢問:「使人稱~:『皇帝敬勞將軍。』」⑹ 遜,不如⑺ 同「榭」,建在臺上的房屋。⑻ 姓。

    謝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辤夜切頁碼71頁,第33

    𧬄

    異體

    𧬄辤去也。从言䠶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似下反頁碼202頁,第5行,第1

    𧬄辭去也。從言射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辤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77頁,第5許惟賢170頁,第2

    𧬄辤去也。

    段注辤,不受也。《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此謝之本義也。引伸爲凡去之偁。又爲衰退之偁。俗謂拜賜曰謝。

    从言。䠶聲。

    段注辤夜切。古音在五部。按《經典》無榭字。衹作謝。釋宫。無室曰榭。轉寫俗字也。《木部》不錄。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辭去。拜賜曰謝已不可解,然古已通用(引申為榭),可單作䠶(即射)。故庠序亦作豫射。堂曰序,故榭可徑作䠶。

    經典臺榭字皆作謝,其實乃射字。射箭處曰射,猶學問處曰學堂也。

    辤去也。拜賜曰謝,不可解,然古已通用,如《禮記》「從而謝焉」。引申為榭(臺榭),可單作䠶(經典借用謝。射箭處曰射。榭乃俗字),「故庠序亦作豫;射堂曰序,故榭可徑作䠶」(?)。○「」內語甚費解。

    「辤去也」。拜賜曰謝,甚不可解,然古已通用,如《禮記》「從而謝焉」。

    白话解释

    谢,辞别离去。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言、射聲。隸書、楷書同。「謝」的本義是辭去。辭去必需用言語表示,因此從「言」為義符。從「射」聲有兼義的功能,「射」字的本義是把箭搭在弓上發出去,因此有「離去」的意味,這和「謝」的本義「辭去」有某種程度上的關聯,因此「謝」從「射」聲可以看成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43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203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163頁
    4說文校箋第97頁,第20字
    5說文考正第92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323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564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316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482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58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98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73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005頁【補遺】第16441頁【補編】第14918頁
    14通訓定聲第177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02頁【崇文】第805頁
    16說文句讀第281頁
    17章授筆記第106頁,第8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4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60頁,第6字

    謝字的翻译


    英语:thank; decline

    德语:danken, sich bedanken (V)​, welken, vertrocknen, verblühen (V)​, Xie (Eig, Fam)

    法语:remercier, s'excuser, refuser, se flétrir, dépérir

    謝的字源字形


    謝(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謝(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謝(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謝(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謝(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