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眂的意思



    眂

    拼音:shi 声调:shì 怎么读眂朗读
    总笔画:9 画 部首:目 部
    部外笔画:4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HQAN 仓颉:BUHVP
    郑码:LRH 四角:62040
    统一码:4
    笔顺:[251113515] 竖、横折、横、横、横、撇、竖提、横、斜钩

    基本解释


    古同“”。

    眂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目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19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802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759頁,第9

    唐韻》:常利切;《集韻》:時利切,𡘋音嗜。說文》:眂貌。

    又,與視通。周禮・天官・大宰》:王眂治朝,則贊聽政。又,《食醫》:凡食齊眂春時。【疏】眂,猶比也。師曠《禽經》:白鷁相眂而孕。【註】雄雌相視而孕也。

    又,《博雅》:語也。正韻》與眎通。互詳眎字註。

    又,《廣韻》:承旨切;《正韻》:善指切,𡘋嗜上聲 —— 亦與視同。

    又,《唐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𡘋嗜平聲。玉篇》:視也。廣韻》:眂眂役目。

    又,《集韻》:章移切,音支 —— 義同。

    說文》見部古視字从氐,《舉要》亦作眡。〇【按】从氐非,視音諧聲,當以从氏爲正。

    注解

    〔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目部

    〔眂〕字拼音是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目、氏

    〔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ì] ⑴ 古同“视”。

    眂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上反切承旨切頁碼105頁,第3

    眂視皃也。从目氏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七反切善旨反頁碼275頁,第3行,第1

    眂視皃也。從目氏聲。

    鍇注臣鍇曰:「此又古文視字。凡文有古今異者,若示,古爲神祗,今則直爲示字;㽁古爲鬲字,今別爲字,其類多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上反切承旨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522頁,第7許惟賢234頁,第7

    眂視皃也。

    段注《馬融・長笛賦》。特麚𥄇髟。李曰:𥄇,視也。髟,振髦也。按𥄇眡一字也。與眡別。眡,古文視。氐聲。在十五部。眡,氏聲。在十六部。宋元以來尟有知氏氐之不可通用者。

    从目。氏聲。

    段注承旨切。李善昌夷切。《廣韵》。眂眂,役目也。是支切。按古音在支紙韵。

    眂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04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279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220頁
    4說文校箋第137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132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465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797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87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7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82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135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101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813頁【補遺】第16569頁【後編】第18269頁
    14通訓定聲第2077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274頁【崇文】第1093頁
    16說文句讀第393頁
    17說文新證第26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79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53頁,第4字

    眂的字源字形


    眂(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眂(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眂(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眂(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眂(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眂(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眂(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