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1.枸橘,又称“臭橘”。
trifoliate orange;
枳木似橘。从木,只声。 —— 《说文》殷以椇。 —— 《礼记·明堂位》。注:“椇之言枳椇也。谓曲桡之也。”楗六枳而为篱兮。 —— 《后汉书·冯衍传》。注:“枳,芬木也。”橘逾淮而北为枳。 —— 《周礼·考工记·序宫》
2.一种耐寒的中国落叶橘树,有三小叶的叶片,果实小有芳香,很酸。广泛栽种作为观赏叶或作为绿篱,尤其作为砧木以芽接各种食用的柑桔。
3.古县名 Zhi county。战国时楚有枳邑,汉置枳县,属巴郡。故地在今四川省涪陵县。
名
◎植物名。芸香料,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多刺,叶柄有翅,三出叶,小叶卵形。春日 开五瓣白色花。果实形小而味酸,不能食,但可入药,未熟者称为“枳实”,已熟的称为“枳壳”,二者性味效用相似,但后者力薄性缓。
◎参见“枳椇”、“枳首”等条。
◎植物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硬刺,春季开白色花,果实小球形,味涩苦,可以做药材。俗称“臭橘”。也作“枸橘”。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36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517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463頁,第3字
音《唐韻》、《廣韻》、《類篇》、《韻會》、《正韻》𡘋諸氏切,音紙 —— 木名,枳也。《說文》:木似橘。【徐曰】卽藥家枳殼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化爲枳。又,木高多刺,可爲籬落。張衡〈西京賦〉:楷枳落突棘藩。
义又,《博雅》:枳,股也。
义又,《小爾雅》:枳,害也。《孔叢子・𠛬論》:率過以小罪謂之枳。
义又,與軹通。地名,一在巴郡,一在魏地。
音又,《集韻》:頸爾切;《韻會》:居紙切,𡘋音𣲵 —— 義同。
音又,《集韻》:舉綺切;《韻會》:居矣切,𡘋音已 —— 枳,椇。又,一名白石李。
音又,《集韻》:章移切,音支。《爾雅・釋蟲》:枳首蛇,歧蛇也。
音又,翹移切,音岐 —— 義同。
〔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枳〕字拼音是zh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只,五行属木。
〔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ǐ] ⑴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亦称“枸橘”)
卷别卷六上反切諸氏切頁碼第183頁,第7字續丁孫
木。似橘。从木只聲。
卷别卷十一反切真彼反頁碼第453頁,第6行,第1字述
木似橘。樅木,只聲。
鍇注臣鍇按:即藥家枳殻也,古云枳棘非鸞鳳所棲,潘岳作《閑居賦》曰:「芬枳樹蘺。」
卷别卷六上反切諸氏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980頁,第2字許惟賢第432頁,第6字
枳木。似橘。
段注《考工記》。橘踰淮而北爲枳。《本艸經》所謂枳實也。枳可爲籬。《周書》小開曰:德枳维大人。
從木。只聲。
段注諸氏切。十六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61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64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6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29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25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790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386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03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59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2頁,第1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28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82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825頁【補遺】第1686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045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75頁【崇文】第189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717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789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565頁,第5字 |
英语:trifoliate orange; hedge thorn; (Cant.) a plug
德语:Dreiblättrige Orange (Poncirus trifoliata) (S, Bio), dreiblättrige Zitrone (poncirus trifoliata) (S)
法语:citronnier épineux
楚〔战国〕 简 信阳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郭店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枳,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4150,拼音是(zhǐ),木部,共9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