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两部分利用凹凸相接的凸出的部分。~子。~卯。
名词
1.榫眼;榫头 tenon。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榫卯(榫头和卯眼)
2.框架结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接合处。
joint;
名
◎制做木器时,以凹凸相入接合两件材料,其中凸的部分即称为“榫”。
《集韵•上声•准韵》:“榫,剡木相入。”
◎制作木、竹、石、金属器件时,为接合两个构件所做的凹凸部分。凸的部分称为“榫头”;凹的部分称为“榫眼”。
脱榫。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97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544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490頁,第7字
音《集韻》:悚尹切,音笋 —— 剡木入竅也。周圻《名義考》引程顥《語錄》云:枘鑿者,榫卵也;榫卵員則員,榫卵方則方。
音又,《篇海》:之允切,音準 —— 義同。
〔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榫〕字拼音是sǔ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隼,五行属木。
〔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ǔn] ⑴ 器物两部分利用凹凸相接的凸出的部分
英语:mortise and tenon; fit into
法语:tenon
榫,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663,拼音是(sǔn),木部,共14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