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冫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2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1頁,第24字
標點整理本: 第58頁,第25字
古文: 𣲝
音《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𡘋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外傳》: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爲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啟,夏頒冰㊟〔「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啟,原文作「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春始治鑑,凡外內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鑑,賓客共冰,大喪共夷槃冰。夏,頒冰,掌事;秋,刷」〕。
义又,《爾雅・釋器》:冰,脂也。【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
义又,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註】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
音又,《集韻》、《正韻》𡘋魚陵切,音凝 —— 同「凝」。《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伐冰㊟〔以凝代冰〕。
音又,《集韻》:讀去聲,逋孕切。《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註】謂涕著須而凝也。李商隱詩:碧玉冰寒漿。
音又,《韻補》叶筆良切,音近浜。𨻰琳〈大荒賦〉: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傷;悵太息而攬涕,乃揮雹而淚冰。
〔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冫部。
〔冰〕字拼音是bī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冫、水,五行属水。
〔冰〕字造字法是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 上拱 )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是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īng] ⑴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⑵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⑶ 使人感到寒冷⑷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⑸ 洁白明彻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魚陵切、筆陵切頁碼第383頁,第5字續丁孫
異體冰
水堅也。从仌从水。
鉉注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爲冰凍之冰。
俗𣲝从疑。
附注段玉裁注:「以冰代仌,乃別製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言丞反頁碼第929頁,第6行,第1字述
水堅也。從水、仌。
鍇注臣鍇曰:「今以爲仌字也。」
反切………頁碼第929頁,第6行,第2字述
俗冰從疑。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魚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280頁,第5字許惟賢第992頁,第6字
水堅也。
段注《易・象傳》。初六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古本當作陰始冰也。至堅仌也。《釋器》。冰脂也。孫本冰作凝。按此可證詩膚如凝脂,本作冰脂。以冰代仌,乃別製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
从水仌。
段注會意。魚陵切。六部。
俗冰。从疑。
段注以雙聲爲聲。
今從俗作凝,以冰代仌。
冰,水凝结变硬。字形由“仌、水”会义。
甲骨文之,像寒冰開裂的樣子,屬象形。金文第一例,承自甲文;第二例增水為形,以示冰由水結成,而則為之異體,轉為聲符。篆文承自甲文、金文第一例,至為明顯。第二例源自金文第二例,構形為從水、聲,只是形體相反而已,不影響其音、義。隸書、楷書沿之以定體。俗字,從為形,以疑為聲,而疑聲古與聲相近,在此僅表音讀而已。以上諸形,除屬象形,餘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56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65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2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01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54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667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821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64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430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00頁,第1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82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019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303頁【補遺】第1771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7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97頁【崇文】第398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633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811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472頁,第4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306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059頁,第5字 |
𣲝,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Unihan编码U+23C9D,拼音是(bīng),水部,共7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