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烟尘历遍疆陲役”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烟尘历遍疆陲役”出自宋代李曾伯的《送郭靖父还金陵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ān chén lì biàn jiāng chuí y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烟尘历遍疆陲役”全诗

《送郭靖父还金陵二首》

烟尘历遍疆陲役

忆昨相从戎马间,屡披锦诰慰苍颜。
烟尘历遍疆陲役,风雪同谙道路艰。
子负此名心已白,我成何事鬓徒斑。
一杯握手无它祝,归为移文问北山。


赏析


《送郭靖父还金陵二首》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昨相从戎马间,
回忆起昔日我们并肩征战的情景,
我们曾一同穿梭在战马的间隙。

屡披锦诰慰苍颜。
多次蒙受皇帝的嘉奖,慰劳我们苍老的容颜。

烟尘历遍疆陲役,
浓浓的烟尘伴随着我们辗转于边疆的征战,
我们尽遍了边塞的艰苦劳役。

风雪同谙道路艰。
风雪无情,我们深知道路的艰险,
共同经历了严酷的自然环境。

子负此名心已白,
子儿为了承担这个名号,心灵早已变得苍白无力,
年岁的增长使他不再年轻。

我成何事鬓徒斑。
我自己又成为了什么样的人,白发已然布满鬓角,
岁月的流逝使我变得颇有斑白。

一杯握手无它祝,
我们只需举起酒杯,紧握双手,不用多言,
没有其他的祝福比这更真挚。

归为移文问北山。
你即将归去,我将给你写封书信,问候北方的山川。

这首诗词以送别郭靖的父亲为主题,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战争岁月,描绘了他们并肩作战、共同经历烽火战争的场景。诗中表达了对彼此奋斗和付出的敬意和感慨,也表达了岁月无情、人事易逝的主题。

诗词中融入了对历经沧桑的战士们的赞美,他们尽遍疆场,历尽风雪,用坚毅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捍卫国家。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心情,他们的英名已成往事,岁月的痕迹已经在他们的容颜中留下。

最后两句诗词表达了别离时的情感,通过一杯握手,传递了深深的祝福,而归去的郭靖父亲则将收到诗人写的书信,关心北方的山川,表达了对他的思念和祝福。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岁月无情和别离的伤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烟尘历遍疆陲役”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guō jìng fù hái jīn líng èr shǒu
送郭靖父还金陵二首

yì zuó xiāng cóng róng mǎ jiān, lǚ pī jǐn gào wèi cāng yán.
忆昨相从戎马间,屡披锦诰慰苍颜。
yān chén lì biàn jiāng chuí yì, fēng xuě tóng ān dào lù jiān.
烟尘历遍疆陲役,风雪同谙道路艰。
zi fù cǐ míng xīn yǐ bái, wǒ chéng hé shì bìn tú bān.
子负此名心已白,我成何事鬓徒斑。
yī bēi wò shǒu wú tā zhù, guī wèi yí wén wèn běi shān.
一杯握手无它祝,归为移文问北山。

“烟尘历遍疆陲役”平仄韵脚


拼音:yān chén lì biàn jiāng chuí yì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