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迎寒理衣缝”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迎寒理衣缝”出自南北朝柳恽的《七夕穿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íng hán lǐ yī fè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迎寒理衣缝”全诗

《七夕穿针》

迎寒理衣缝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赏析


七夕穿针鉴赏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令之一,相传在七夕的晚上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这天晚上,妇女们纷纷以彩色线穿七孔针,于庭院中陈列瓜果乞巧。民俗流风所及,七夕也成为六朝诗人咏歌的热点。除了歌唱牛郎织女外,“七夕穿针”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梁简文帝萧纲诗“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刘遵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柳恽的《七夕穿针》,虽然题材也是传统的闺怨,但比起前面各家来,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意境也开拓得较深。

  诗歌发端“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且不提七夕穿针,而先说明丈夫从军代地(今河北、山西北部),妻子独处闺中,各色衣裳,无心料理。然而瞬间已到七夕,须为丈夫打点冬装,于是归结七夕穿针这一诗题:“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旧注引《周礼·春官》中“中秋夜,击土鼓、吹豳诗以迎寒”解释“迎寒”,似乎牵强。这两句诗使用修辞中的“互文格”,即“映月迎寒,抽纤缕理衣缝”,在月光下迎夜凉、穿针孔、缝衣衫。单纯的穿针娱乐变为实际的裁衣寄远,于是民俗与社会问题浑融浃洽,天衣无缝。下文便描写女主人公飞针走线时的容貌神情。“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的皪,光亮鲜明。连娟,纤细弯曲。眼波媚丽,奈何凝愁远望;眉山春妍,只是紧蹙不舒。全无佳节兴致,更添独居抑郁。这是人物的正面描写。接着诗人再从侧面对环境进行渲染:“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玉柱,这里代指筝瑟等乐器。罗衣沾露,只为伫立已久,可见时已夜深。秋风拂弦,可见心绪撩乱,置琴不顾。清露点点,微响悠悠,两句勾勒出一片凄清氛围,蕴含着恍惚失神的人物形象。结尾转到人物心理:“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一夜光阴大半流逝。残夜馀光欲留无计。寥寥十字,辞约义丰,既是慨叹牛郎织女欢会短暂;又是自伤良宵虚度,比之牛郎织女,尤为不及。这两句将节日与日常生活收束合一,将人生感慨与神话传说收束合一,将世间凡人与天上星宿收束合一。神韵超远悠渺,耐人寻味。

  此诗的人物描写,堪称细腻。随着时光的推移,由夜晚到中宵再到残夜,或是穿针缝衣的举止,或是颦眉含愁的神情外貌,或写幽清环境,或状嗟伤心绪,移步换形,内涵充实。从而使整首诗歌也显得清隽雅丽,卓然出群。正如清人陈祚明所说的,“柳吴兴诗如月华既圆,云散相映,光气满足。”(《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五)

“迎寒理衣缝”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ī xī chuān zhēn
七夕穿针

dài mǎ qiū bù guī, zī wán wú fù xù.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yíng hán lǐ yī fèng, yìng yuè chōu xiān lǚ.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de lì chóu dì guāng, lián juān sī méi jù.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qīng lù xià luó yī, qiū fēng chuī yù zhù.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liú yīn shāo yǐ duō, yú guāng yì nán qǔ.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迎寒理衣缝”平仄韵脚


拼音:yíng hán lǐ yī fèng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仄韵) 去声二宋

作者简介


柳恽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作者介绍


柳恽的生平

  柳恽父柳世隆,南齐尚书令,左光禄大夫、侍中。兄柳惔,梁尚书左仆射。柳恽从小深受父、兄影响,勤奋好学,少有志向,才华出众,远近闻名。齐竟陵王萧子良闻其名识,请他在朝中当法曹行参军,并极赏识之。齐武帝时,官至太子洗马,后因父丧辞官回乡。

  从齐武帝开始,萧齐宗室内部不断相互倾轧、残杀。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雍州(今湖北襄樊附近,刺史萧衍带兵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柳恽“候谒石头(今南京)”,主动投诚,封为冠军将军、征东府司马。当时齐东昏侯还未投降,士兵还在苦战。柳恽陈书请求攻下石头时,先收图籍,宽大为怀,怃恤百姓。萧衍点头同意,让柳恽西上荆州(今湖北江陵县)迎接齐和帝萧宝融,并任命他为相国右司马。柳恽开端效忠萧梁王朝。

  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 (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柳恽的成就

  柳恽是齐梁时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年轻时以擅长赋诗闻名,晚年在吴兴任官也作许多诗篇。名篇《江南曲》是作者在汉乐府诗的影响下,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五言诗。诗描绘妻子见到久别的丈夫,半喜半忧的复杂心理。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久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空言行路远。
  诗中刻画人物心理细致,景情交融,特别是起句为后人赋诗中奉为典故引用。《江南曲》一直和吴筠的《小垂手》及梁简文帝的《夜曲》一起,被视为五言律诗的滥觞。
  柳恽的其他诗句如《捣衣诗》中的“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从(梁)武帝登景阳楼》中“太液沧波起,长扬高树秋。”诗以素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颇有影响,并为论诗者鉴赏。又如《独不见》风格别具,写失意惆怅之情。柳恽的诗句是梁五言宫体诗的代表作。风格自然朴素,深挚含蓄,毫不雕饰。
  柳恽的大半生是在宫廷和贵族周围度过的,他的诗句不免附合君主贵族的兴趣。诗中描绘宫廷花草、树木、服饰等,来满足皇帝贵族的娱乐要求。梁武帝每次举行宴会,总要让他赋诗,他们互唱互和,以诗助兴。柳恽的诗句广为流传。著名文学家王融把他的诗句写到书斋的墙壁和执着的白团扇上。柳恽晚年与文学家吴筠关系甚密。吴筠诗文具有清拔之气,人称“吴筠体”。在吴兴柳恽“召(吴筠)补主薄,日引与赋诗。”他们相互赠诗,以表友人之情。柳恽的诗风清新秀美,格调也比较健康,在当时诗坛上有一定影响。柳恽的诗文收在《柳吴兴集》中,共12卷,南宋末尚存1卷,已佚。他的少量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玉台新咏》中。近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1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18首。
  柳恽少时学琴,其父是闻名于世的弹琴高手,他深受指点和熏陶,以后他又拜著名的琴手嵇元荣、羊盖为师。他天资聪颖,琴技精湛,天下闻名。一次萧子良在院内摆酒设宴,将晋代宰相谢安曾用过的鸣琴摆在一侧,请柳恽弹奏,他以娴熟的技艺奏出悦耳动听的琴声,使在场的人都陶醉了。萧子良赞叹说:“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岂止当世称奇,足可追踪古烈。”又一次,柳恽赋诗未就,以笔敲琴,附近的客人过来,用筷子一起敲打,琴中发出悲哀的音乐,使柳恽为之一惊,于是制为雅音。从此敲琴演奏便开始了。柳恽弹琴善于推陈出新,他论述琴法,“以今声转弃古法”。著有《清调论》。
  柳恽善下围棋,是著名的棋手。梁武帝也最好围棋,他命柳恽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棋品的评定。柳恽品定棋谱,作《棋品》 3卷。他评定棋手名次优劣,登格者共278人。柳恽自己名列第二。这是我国古代围棋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评定棋手等级的盛会。柳恽还是博射高手。博射是古代一种游戏,他“发必命中”。
  柳恽还精医术,通晓医学精妙之道。还擅长占卜,著有《卜杖龟经》。可惜他的著述均己散佚。
  柳恽是南朝齐梁时著名诗人、琴手、棋手,以多才多艺著称天下。梁武帝赞赏他说,“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且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