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如綍”出自宋代张元干的《瑶台第一层》,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zǐ wēi rú fú,诗句平仄:仄平平平。
“紫微如綍”全诗:江左风流钟间气,洲分二水长。
凤凰台畔,投怀玉燕,照社神光。
豆花初秀雨,散暑空、洗出秋凉。
庆生旦,正圆蟾呈瑞、仙桂飘香。
肝肠。
掞文摛锦,驾云乘鹤下鹓行。
紫枢将命,紫微如綍,常近君王。
旧山同梓里,荷月旦、久已平章。
九霞觞。
荐刀圭丹饵,衮绣朝裳。
《瑶台第一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元干。诗中描绘了江南地区的风景和气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吉祥如意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江南的风流钟声传来,洲岛分隔两片长江水。凤凰台旁边,有玉燕投怀,照耀着社神的光芒。豆花初开的时候下雨,洗去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凉的气息。庆祝生日的早晨,圆圆的月亮呈现出吉祥的兆头,仙桂飘香。内心热情澎湃。文采斐然,驾着云彩,乘着鹤鸟,下凡行走。紫枢将决定命运,紫微星就像是一根红线,常常接近君王。旧山与故乡一样,荷花在月光下绽放,已经成为平凡的文官。九霞觞。奉献刀圭和丹饵,穿着华丽的朝服。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江南的风景和气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吉祥如意的向往。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凤凰、玉燕、社神、仙桂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瑶台的景色和气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仕途和官场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高官厚禄的渴望。
整首诗词意境明朗,气氛愉悦,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通过对江南风景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如意的期盼。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用词精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仕途的向往,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风雅情怀。
yáo tái dì yī céng
瑶台第一层
jiāng zuǒ fēng liú zhōng jiān qì, zhōu fēn èr shuǐ zhǎng.
江左风流钟间气,洲分二水长。
fèng huáng tái pàn, tóu huái yù yàn, zhào shè shén guāng.
凤凰台畔,投怀玉燕,照社神光。
dòu huā chū xiù yǔ, sàn shǔ kōng xǐ chū qiū liáng.
豆花初秀雨,散暑空、洗出秋凉。
qìng shēng dàn, zhèng yuán chán chéng ruì xiān guì piāo xiāng.
庆生旦,正圆蟾呈瑞、仙桂飘香。
gān cháng.
肝肠。
shàn wén chī jǐn, jià yún chéng hè xià yuān xíng.
掞文摛锦,驾云乘鹤下鹓行。
zǐ shū jiāng mìng, zǐ wēi rú fú, cháng jìn jūn wáng.
紫枢将命,紫微如綍,常近君王。
jiù shān tóng zǐ lǐ, hé yuè dàn jiǔ yǐ píng zhāng.
旧山同梓里,荷月旦、久已平章。
jiǔ xiá shāng.
九霞觞。
jiàn dāo guī dān ěr, gǔn xiù cháo shang.
荐刀圭丹饵,衮绣朝裳。
拼音:zǐ wēi rú fú
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勤奋读书 爱好诗词
张元干20岁时,到江西南昌向东湖徐师川先生请教诗词句法,常与当地诗社名家洪刍、洪炎、苏坚、向子諲(张元干的舅父)等唱和。22岁时又跟父亲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入太学上舍生,学业和诗词创作均大有长进,有名声。作有《菩萨蛮》等词,以清丽妩秀的韵致,显示出早年词作格调,获得人们的称赞。翌年张元干即释褐入仕,任开德府(今河南濮阳县)教授,授文林郎。随后,张元干走上诗词的创作道路和为国家抗击金兵侵扰献力。
协助李纲 抗击金兵
宋靖康元年(1126年)一月,李纲任亲征行营使负责京都防务。张元干为行营属官。金兵渡过黄河围攻京都(今河南开封)。危急时刻李纲挺身而出,坚决抗金,力谏死守。张元干抗金激情澎湃,立即上《却敌书》,投入李纲指挥的京都保卫战。张元干与李纲冒矢雨亲临城上指挥杀敌,打退金兵多次进攻。张元干回忆这次战斗时说:“城守麾强弩,诸班果翕然。云梯攻正急,雨箭勇争先。中夜飞雷炮,平明破火船。”可见战斗何等激烈。金兵遭重大损失后,知李纲守城有备,于同年二月退兵,京都得解围。为此,张元干写《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诗,欢呼胜利。诗中有“九庙安全日,三军死守心。倘为襄汉幸,良复见于今”句,称颂李纲及三军“死守”京都的爱国之心。讽刺时相弃城逃跑之策。张元干是李纲的得力助手。同年六月,李纲因坚持抗金,反对割地求和,被权奸排挤出朝,张元干也被贬流落淮上。是年冬,金兵又攻打京都,京都沦陷,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王朝灭亡。张元干闻京都失守,愤切之极,作《感事四首》诗,表达悲愤之情,热切希望投入抗敌复国。
义愤作词 抒发情怀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纲为宰相,张元干被召回,官朝议大夫、将作少监、充抚谕使。李纲为相后,积极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主张北伐,反对迁都江南,坚决抵抗金兵侵扰。张元干积极配合李纲。但高宗信任的仍是卖国的主和派,执意与金议和以求偏安一隅。他们打击、排挤李纲,李纲仅任75天宰相就被罢免。建炎三年(1129年)秋,张元干目睹国势日削,南宋王朝仅存江南一隅,义愤填膺,赋《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抒发了他收复中原的豪迈气概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并表达对李纲抗金斗争的支持。张元干也遭朝廷奸臣之谤,幸汪藻援救得以免罪。绍兴元年(1131年)春,江南战火渐息,高宗帝定居临安,无心收集失地,以求“苟安”,并任奸臣秦桧为参知政事,主战派被排挤,仁人志士都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隐林泉,啸傲山水。张元干也辞官回闽。绍兴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桧、孙近等筹划与金议和、向金营纳贡,李纲坚决反对,张元干闻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韵即事》诗,痛斥秦桧、孙近等主和卖国之权奸为“群羊”,表达自己请缨无路之悲愤。李纲在福州上疏反对朝廷议和卖国,张元干得知李纲上书事,又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抒发了“气吞骄虏”的壮志和对权臣所谓“欲息干戈”的义愤,对李纲坚决主战、反对议和的行动表示敬仰和支持,希望李纲东山再起,收复失地,重整朝纲,劝诫统治者要吸取前朝遗恨。词写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成为千古名篇。
绍兴十二年(1142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因过去曾上疏反对议和,并请斩奸臣秦桧、孙近等以谢天下,被奸臣诬陷,贬谪昭州(今广西平乐),又遭秦桧等诬陷,再贬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监广州盐仓。当时,胡铨在福唐(今福建福清)闻谪命,即由福唐出发,经福州时,张元干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为胡铨送行。词中,张元干抒发了对胡铨被奸臣陷害而抱不平之情感,和对祖国河山遭受金兵践踏的悲愤及对投降卖国者的愤怒,规劝和安慰胡铨要放眼看古往今来的国家大事,不能讲恩怨私情。张元干此词写得慷慨悲壮,豪迈刚健,传之甚广。此事激怒了秦桧,张元干被抄家、逮捕入狱,削除名籍。秦桧的淫威没有使张元干屈服,出狱后,作《罢秩后漫兴》词抒愤,以旷达之笔写其无所畏惧之怀,并继续抗击金兵侵扰,反对议和卖国。年届七十又作《陇头泉》,他坚信“整顿乾坤,廓清宇宙,男儿此志会须伸。”表达他杀敌救国的强烈愿望和爱国精神。
张元干为了配合李纲的抗金斗争,广交抗金志士,为抗金斗争出力。他交有江子我、汪藻、邓肃、辛炳、胡铨、翟汝文、王以宁等,都是主张抗击金兵侵扰的名人。张元干与他们交朋友,畅谈国事,写词唱和,激励抗金情绪。他们在支持和配合以李纲为代表的主战派抗击金兵侵扰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著作丰硕 流传后世
张元干博览群书,文学修养很高,他能诗、能词、能文,其著作有《芦川归来集》10卷、《芦川词》2卷,计180余首。内容十分丰富,有写景色,歌颂祖国的美丽江山;有抒发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误国的奸臣;有写坚决抵抗金兵侵扰等情况,他的著作洋溢着爱国激情,深受人们称赞。他尤长于词,其作品中的二首《贺新郎》最为著名,被称为压卷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他的词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早年词作,风格清新、婉丽;南渡以后豪放、悲壮,风节凛然。从词的发展史看,张元干生活于两宋之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词作家,他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的词风,又经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词的内容更紧密地与抗击金兵侵扰和反对议和卖国等相结合,使词能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的重大主题,成为对国事发表见解和感触的艺术手段。
张元干的词作,开拓了词的境界,赋予词以新的生命,开启了南宋词人的创作道路,其词的题材和风格,对后来的辛弃疾词派产生了重要影响,不愧为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