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撑柱烧残屋”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撑柱烧残屋”出自宋代刘子翚的《论俗十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ēng zhù shāo cán w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撑柱烧残屋”全诗

《论俗十二首》

撑柱烧残屋

西村人渐归,撑柱烧残屋
东村但蒿莱,死者无人哭。
昔兹号富穰,被祸尤残酷。
二三里中豪,丧乱身为僇。
遗骸怅莫掩,饥鸢啄其腹。
岂无平生时,意气凌乡曲。
锥刀剥微利,舞智欺惸独。
锦囊收地券,奕叶相传续。
只今邻叟耕,岁岁输官谷。
尔曹何专愚,人生固我欲。


赏析


《论俗十二首》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村人渐归,撑柱烧残屋。
东村但蒿莱,死者无人哭。
昔兹号富穰,被祸尤残酷。
二三里中豪,丧乱身为僇。
遗骸怅莫掩,饥鸢啄其腹。
岂无平生时,意气凌乡曲。
锥刀剥微利,舞智欺惸独。
锦囊收地券,奕叶相传续。
只今邻叟耕,岁岁输官谷。
尔曹何专愚,人生固我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农村的现实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人生困境的思考和感叹。

诗的开篇,西村的居民渐渐回家,只见烧毁的屋子倚着柱子残存。东村只有荒草和野莱,死者无人为其哭泣。这幅景象暗示了战乱、灾难和贫困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助。

接着,诗中提到了过去的富足和如今的灾祸,灾难使人们的痛苦更加深重。在二三里的豪杰们中,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不得不忍受身败名裂的境地。遗骸无人掩埋,饥鸢啄食着尸体的腹部,形容了人们生活的艰难和困苦。

然而,诗词的下半部分表达了作者的不甘和对现状的反思。作者问道,难道过去的辉煌和意气风发都消失了吗?他的意志和精神依然高傲,超越了平凡的生活。

诗的结尾提到了锥刀剥削微薄的利益,舞弊欺骗那些孤独和悲伤的人。锦囊中收藏着土地契约,代代相传。如今,邻村的老人还在耕作,每年都向官府交纳丰收的粮食。尔曹(你们)为何专注于愚昧,人生确实是我所欲为的。

整首诗词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描绘了农村的贫困和战乱所带来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不公平和困境的不满和反抗。尽管境遇艰难,但作者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表达了对人生自主权的渴望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撑柱烧残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ùn sú shí èr shǒu
论俗十二首

xī cūn rén jiàn guī, chēng zhù shāo cán wū.
西村人渐归,撑柱烧残屋。
dōng cūn dàn hāo lái, sǐ zhě wú rén kū.
东村但蒿莱,死者无人哭。
xī zī hào fù ráng, bèi huò yóu cán kù.
昔兹号富穰,被祸尤残酷。
èr sān lǐ zhōng háo, sāng luàn shēn wéi lù.
二三里中豪,丧乱身为僇。
yí hái chàng mò yǎn, jī yuān zhuó qí fù.
遗骸怅莫掩,饥鸢啄其腹。
qǐ wú píng shēng shí, yì qì líng xiāng qū.
岂无平生时,意气凌乡曲。
zhuī dāo bō wēi lì, wǔ zhì qī qióng dú.
锥刀剥微利,舞智欺惸独。
jǐn náng shōu dì quàn, yì yè xiāng chuán xù.
锦囊收地券,奕叶相传续。
zhǐ jīn lín sǒu gēng, suì suì shū guān gǔ.
只今邻叟耕,岁岁输官谷。
ěr cáo hé zhuān yú, rén shēng gù wǒ yù.
尔曹何专愚,人生固我欲。

“撑柱烧残屋”平仄韵脚


拼音:chēng zhù shāo cán wū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作者简介


刘子翚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作者介绍


刘子翚的生平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刘子翚的文学创作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他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说:“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

  刘子翚受其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早年游秦、洛、赵、魏时,就注意搜访古迹,了解历史,以体会国家兴衰规律,南渡后虽隐居乡里,但无时不忧国,唯因病魔缠身,无力请缨,壮志难酬,因而写入诗中,多以长篇或组诗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如《望京谣》、《谕俗十二首》等。《汴京纪事》二十首前七首纪国都沦陷,后十三首忆往日繁华,以对比见感愤,殆若“诗史”,历来为人瞩目。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