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此意有谁同”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此意有谁同”出自宋代陈著的《秋夜偶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yì yǒu shuí tó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意有谁同”全诗

《秋夜偶成》

此意有谁同

小筑尘嚣外,清标秋气中。
荻花浑妒月,梧叶已嫌风。
钓箔惊檐马,册灯觅候虫。
困来还倚竹,此意有谁同


赏析


《秋夜偶成》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幽之境的向往和思考。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小筑尘嚣外,清标秋气中。
在尘嚣之外,有一座小屋,安静地立在秋气之中。

荻花浑妒月,梧叶已嫌风。
荻花嫉妒着皎洁的月亮,梧桐树叶已经对微风产生了厌倦之情。

钓箔惊檐马,册灯觅候虫。
渔人的篷船声惊动了屋檐上的马匹,蜡烛下寻找着飞虫的身影。

困来还倚竹,此意有谁同。
困倦时我仍然依靠着竹子,这种心情有谁能够共鸣呢?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宁静之境的向往。诗中的小筑、清标、荻花、梧叶等形象都体现了秋夜的宁静与静谧。荻花嫉妒月亮的形象富有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各种元素之间微妙关系的观察和感受。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独白,他在倦意袭来时仍然依靠着竹子,同时也在思索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以及是否有其他人能够理解并与自己共鸣。这种孤独与思索使整首诗更具深意,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综合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思考。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被引导去思考生活中的独处与思索。

“此意有谁同”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iū yè ǒu chéng
秋夜偶成

xiǎo zhù chén xiāo wài, qīng biāo qiū qì zhōng.
小筑尘嚣外,清标秋气中。
dí huā hún dù yuè, wú yè yǐ xián fēng.
荻花浑妒月,梧叶已嫌风。
diào bó jīng yán mǎ, cè dēng mì hòu chóng.
钓箔惊檐马,册灯觅候虫。
kùn lái huán yǐ zhú, cǐ yì yǒu shuí tóng.
困来还倚竹,此意有谁同。

“此意有谁同”平仄韵脚


拼音:cǐ yì yǒu shuí tó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上声十六铣  (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作者简介


陈著(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作者介绍


陈著的生平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