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五饭三茶”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五饭三茶”出自宋代葛长庚的《沁园春(题湖头岭庵)》,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wǔ fàn sān chá,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五饭三茶”全诗

《沁园春(题湖头岭庵)》

五饭三茶

客里家山,记踏来时,水曲山崖。
被滩声喧枕,鸡声破晓,匆匆惊觉,依旧天涯。
抖擞征衣,寒欺晓袂,回首银河西未斜。
尘埃债,叹有如此发,空为伊华。
古来客况堪嗟。
尽贫也输他□在家。
料驿舍旁边,月痕白处,暗香微度,应是梅花。
拣折一枝,路逢南雁,和两字平安寄与他。
教知道,有长亭短堠,五饭三茶


赏析


诗词:《沁园春(题湖头岭庵)》

客里家山,记踏来时,水曲山崖。
被滩声喧枕,鸡声破晓,匆匆惊觉,依旧天涯。
抖擞征衣,寒欺晓袂,回首银河西未斜。
尘埃债,叹有如此发,空为伊华。
古来客况堪嗟。尽贫也输他□在家。
料驿舍旁边,月痕白处,暗香微度,应是梅花。
拣折一枝,路逢南雁,和两字平安寄与他。
教知道,有长亭短堠,五饭三茶。

中文译文:
在客居之地思念故乡山水,记忆追溯至踏上这里的时刻,在水流弯曲的山崖间。
河滩的声音扰乱睡意,鸡鸣打破黎明,匆匆惊醒,仍觉身在天涯。
整理衣冠,寒意侵袭着拂晓的袖口,回首望向天上的银河未曾倾斜。
为尘埃的命运唏嘘叹息,感慨这样的境况,空悲伤于那美好的往日。
古往今来,作为旅客实在令人叹息。即使尽力贫穷,也输给了那些留在家中的人。
驿舍旁边,月光在白色的地方,微弱的香气飘动,应该是梅花的芬芳。
摘下一枝梅花,路上遇到南飞的雁,将两个字"平安"寄托给他。
让他明白,这里有漫长的亭子和短暂的客栈,五餐三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由宋代葛长庚创作,描绘了游子远离家乡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客居他乡,怀念家乡的山水景色,回忆起踏上旅途的那一刻,感叹时间的流转。在异地,他被河滩的声音和鸡鸣吵醒,匆匆醒来后却发现仍然身处陌生的天涯。他整理衣冠,寒意侵袭着拂晓的袖口,回首望向天上的银河,感慨命运的无常,叹息逝去的美好时光。他对古往今来的旅客境遇深感唏嘘,即使尽力贫穷,也输给了那些留在家中的人。然而,诗人在驿舍旁边看到月光下的白色梅花,闻到微弱的香气,这使他产生一丝安慰和希望。他摘下一枝梅花,路上遇到南飞的雁,将两个字"平安"寄托给他。最后,诗人希望他明白,旅途中有漫长的亭子和短暂的客栈,他会有五餐三茶的照顾。

这首诗词《沁园春(题湖头岭庵)》表达了游子在客居他乡时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诗中以浓郁的离情别绪和对故乡山水的怀念,勾勒出一幅远离家园的旅人的心境。诗人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将自己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感受着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助,同时通过描述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诗中的“沁园春”是指在沁园春酒馆附近的湖头岭庵,诗人在这里写下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心境,他回忆起踏上旅途的那一刻,仍能感受到水流弯曲的山崖,这种记忆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

诗中通过描述河滩声、鸡鸣和拂晓的寒意,将诗人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和无助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匆匆惊觉,发现自己仍然身处天涯,无法与家乡相聚。诗人回首银河西未斜,表达了他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往日的留恋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尘埃债”来形容自己的境况,表示对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他感叹古往今来旅客的遭遇,即使尽力贫穷,也输给了那些留在家中的人。然而,在驿舍旁边,诗人看到月光下的白处,暗香微度,应是梅花。这景象给予了诗人一丝安慰和希望,梅花象征坚强和坚持,让诗人感到他仍然与家乡有一种联系。

最后,诗人摘下一枝梅花,遇到南飞的雁,将两个字“平安”寄托给他。这是诗人对家人的问候和祝福,也是对自己的安慰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他们都能知道,旅途中虽有长亭和短堠,但他会有足够的食物和茶水,尽管艰辛,但他会平安归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意丰富,赏析起来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和对家园的深情厚意。

“五饭三茶”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ìn yuán chūn tí hú tóu lǐng ān
沁园春(题湖头岭庵)

kè lǐ jiā shān, jì tà lái shí, shuǐ qū shān yá.
客里家山,记踏来时,水曲山崖。
bèi tān shēng xuān zhěn, jī shēng pò xiǎo, cōng cōng jīng jué, yī jiù tiān yá.
被滩声喧枕,鸡声破晓,匆匆惊觉,依旧天涯。
dǒu sǒu zhēng yī, hán qī xiǎo mèi, huí shǒu yín hé xī wèi xié.
抖擞征衣,寒欺晓袂,回首银河西未斜。
chén āi zhài, tàn yǒu rú cǐ fā, kōng wèi yī huá.
尘埃债,叹有如此发,空为伊华。
gǔ lái kè kuàng kān jiē.
古来客况堪嗟。
jǐn pín yě shū tā zài jiā.
尽贫也输他□在家。
liào yì shě páng biān, yuè hén bái chù, àn xiāng wēi dù, yìng shì méi huā.
料驿舍旁边,月痕白处,暗香微度,应是梅花。
jiǎn zhé yī zhī, lù féng nán yàn, hé liǎng zì píng ān jì yú tā.
拣折一枝,路逢南雁,和两字平安寄与他。
jiào zhī dào, yǒu cháng tíng duǎn hòu, wǔ fàn sān chá.
教知道,有长亭短堠,五饭三茶。

“五饭三茶”平仄韵脚


拼音:wǔ fàn sān chá
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作者简介


葛长庚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

作者介绍


葛长庚的经历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葛长庚的传奇

  公元1206年春,十二岁的白玉蟾赴广州贡院参加童子科,考官韩世忠出题“织机”,白玉蟾现场作诗:“山河大地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

  白玉蟾师事陈楠,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白玉蟾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白玉蟾于嘉定中(公元1134-1229),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一日不知所在。

葛长庚的著述

  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纳《易》学以阐丹法,自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禅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白玉蟾师承陈楠的内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炼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而内炼功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见《道藏辑要》之《冬至小参文》),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佛教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葛长庚的作品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四言诗帖》是白玉蟾的草书,墨迹,纸本,纵二四·五厘米,横五二·五厘米,全诗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