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蝉一点抱唇生”出自元代唐珙的《猫》,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ū chán yì diǎn bào chún shē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乌蝉一点抱唇生”全诗: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
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猫》是元代诗人唐珙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猫的生活情趣和与主人的亲密关系。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猫儿太有情,觅得一只小狸,它们之间亲密无间,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只有一个乌蝉点缀着唇边,嘴角上的白色点缀如同一颗小珠。牡丹架上,它们暖暖地睡眠,享受春天的白昼。在清晨的阳光下,薄荷的香气弥漫,仿佛使人陶醉。它们常常用前爪轻轻地擦拭嘴巴,洗脸的动作频繁而有趣。当它们想要引起注意时,它们会自己叫出自己的名字。它们非常喜欢在窗户下引人注目。即便是溪水里的鱼儿,也不愿意每天都买它们,因为它们买到了一间安静的书斋,夜晚是如此宁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猫的喜爱和对它们生活的观察。诗中的猫儿被描绘为情感丰富的动物,与人类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它们在牡丹架上温暖地休息,享受春天的美好。薄荷香气的描述使人感受到了宁静和愉悦。诗人通过描述猫儿洗脸、自我叫名等行为,展现了它们的聪明和可爱之处。最后,诗人通过比喻溪鱼不愿买猫儿,来表达猫儿在书斋中的平静和安宁,暗示了诗人自己在书斋中得到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猫儿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特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猫儿的可爱和与主人的亲密关系。这首诗展现了元代诗歌对自然生活的关注和对动物情感的赞美,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受。
māo
猫
mì dé lí ér tài yǒu qíng, wū chán yì diǎn bào chún shēng.
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mǔ dān jià nuǎn mián chūn zhòu, bò he xiāng nóng zuì xiǎo qíng.
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fēn tuò zhǎng zhōng pín xǐ miàn, yǐn ér chuāng xià zì hū míng.
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
xī yú bù xī zhāo zhāo mǎi, yíng de shū zhāi yè tài píng.
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拼音:wū chán yì diǎn bào chún shēng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
《全唐诗》“无考”类诗人中收录一首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原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泰斗程千帆先生一仍其例,以唐温如为唐末人,并著《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一文。此说遭到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反对,其1987年所作《〈全唐诗〉误收的一首七绝——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一文即专论此事,考订唐温如为元末明初人,资料极为翔实,其云:
按,唐温如此诗,不见于唐、宋人有关载籍中,连素有淹博之誉的宋人洪迈撰集的《唐人万首绝句》进御本及赵宦光、黄习远的编定本中也没有此诗,自唐至清诸家唐诗选本也未予选录。唯一例外的是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选入此作,见该书卷三十四。最早收录唐氏此诗的是元人赖良编撰的《大雅集》,题为《过洞庭》,唐珙作。在作者小传中介绍,珙字温如,会稽人。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赖良字善卿,浙江天台人,“是集皆录元末之诗”,“其去取亦颇精审”,“故不失为善本”。《大雅集》前有元至正辛丑一三六一年杨维桢序,称其“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可知《大雅集》所录诸家,皆为编集者同时代人,又有乡里之谊,所收作品亦当可靠。钱谦益《列朝诗集》甲前集十一收入唐珙《过洞庭》及《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据《列朝诗集》编辑体例,甲前集所收的多为“明世之逸民”,可知唐珙也是自元入明的诗人。《古今图书集成·方舆编·山川典》第二百九十八卷“洞庭湖部”收录唐珙《过洞庭》诗,亦置于元人之列。
因此,唐珙(字温如)为元末明初诗人已确定无疑。又此卷中唐珙自题籍里为“雷门”,雷门即古代会稽城门,如《会稽记》记云:“雷门上有大鼓,围二丈八尺,声闻洛阳。”《湘州记》亦云:“泉陵山有大石鼓。昔有神鹤飞入会稽雷门中,鼓因大鸣。”又《太平寰宇记》“台州白鹤山”条:“昔有白鹤飞入会稽石鼓,俗传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太平御览》:“昔有白鹤飞入会稽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故名。”则唐珙其人其里可知。
元代诗人唐珙生平无记载,仅知“珙豪于诗”。他父亲唐珏是南宋义士,曾于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偷拾诸帝遗骨并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亵渎,直至朱元璋方重修宋陵安葬。虽是元代人,唐珙也应受其父教,知侠义,亦可谓南宋遗民。
唐珙仅有八首诗记载下来。
《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可见喜欢兰草。
《猫》,“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可见喜欢猫。
《澄碧堂》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可见沉迷于禅宗。
《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懂得画画。
《赵文敏书洛神赋》,“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痴迷书法。
《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因何醉呢?
《韩左军马图卷》,“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复国梦吗?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一生竟短。
唐珙是没有传记的,于《全唐诗》误收后更流传为“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而八首诗后,已然栩栩如生。
又“澄碧堂” ,南宋皇宫有此堂;“海岳”,北宋米芾号“海岳外史”;“文敏”系南宋赵孟頫谥号;“王逸老”是南宋书法家;而青草湖中“湘君白发”,应是学自其父词“‘斑竹’临江首重回”中之典故,追思故国也。盖追思之人也。
南宋遗民,无谓志远,无缘仕途愁忧,兰、猫、禅、画、书,一醉,一梦,一生,然却正因如此,他不沾半点功名,竟成一境界之诗——不曾“人生”过,惟曾“人格”过。
关羽,是“千里行”后的英雄;唐僧,是“取真经”后的圣僧。而他,是“不入世”的诗人,是“一直”着的诗人,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