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半胧明”出自清代王鹏运的《南乡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é yuè bàn lóng mí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斜月半胧明”全诗:斜月半胧明,拣雨晴时泪未晴。
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
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南乡子·斜月半胧明》是清代诗人王鹏运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斜月半昏暗,
深夜拣雨时泪未干。
疲倦地靠在香炉旁,
忧愁地听着鹦鹉催人说四更。
这份悲伤投注于今生,
红豆无根无法生长。
屏山上多少条路我已走遍,
苍翠的一片草木是我归程。
诗意:
《南乡子·斜月半胧明》描绘了一种寂寞和忧愁的情感。诗人倚靠在香炉旁,静静地听着鹦鹉的催促声,意味着深夜已经过去,天色渐渐明亮。然而,斜挂的月亮依然昏暗,仿佛与诗人内心的忧伤相呼应。诗人表达了对无法实现的爱情的感伤与无奈,红豆是象征爱情的意象,但它无法生长,象征着爱情无法继续发展。诗人曾经游历过很多地方,但无论走过多少路,他的心始终追寻着回家的方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斜月半昏暗的描绘,与诗人拣雨时泪未干的情景相呼应,表达了内心的悲伤和迷茫。香炉和鹦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忧郁的氛围。诗中的红豆无法生长,象征着爱情的无望,增加了诗词的哀愁色彩。最后两句以屏山和烟芜的描绘,寓意着归程的希望与追寻。整首诗词以意境深远而富有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nán xiāng zǐ
南乡子
xié yuè bàn lóng míng, jiǎn yǔ qíng shí lèi wèi qíng.
斜月半胧明,拣雨晴时泪未晴。
juàn yǐ xiāng gōu wēn bié yǔ, chóu tīng, yīng wǔ cuī rén shuō sì gēng.
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cǐ hèn pàn jīn shēng, hóng dòu wú gēn zhǒng bù chéng.
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
shù biàn píng shān duō shǎo lù, qīng qīng, yī piàn yān wú shì qù chéng.
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拼音:xié yuè bàn lóng mí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平韵) 下平八庚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王鹏运初嗜金石,20岁后始专一于词,成就突出,在词坛声望很高,与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合称为“晚清四大家”。由于他大力倡导词学,且能奖掖后辈,著名词人文廷式、朱孝臧、况周颐等均曾受其教益。他力尊词体,尚体格,提倡“重、拙、大”以及“自然从追琢中来”等,使常州词派的理论得以发扬光大,并直接影响当世词苑。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许多重要观点,即根源于王氏。晚清词学的兴盛,王氏起了重要作用。
其早年词与王沂孙为近,多写身世之感,如〔百字令〕《自题画像》等。甲午至辛丑间(1898~1901)身为谏官,并与文廷式等唱和,颇有伤时感事之作,词风近辛弃疾。如〔祝英台近〕《次韵道希感春》、〔谒金门〕”霜信骤“、〔满江红〕《送安晓峰侍御谪戍军台》等,苍凉悲壮,饶有壮夫扼腕之概。他同朱孝臧、刘伯崇合作的《庚子秋词》,也不乏对国势衰微的深沉悲愤。但是,他的作品,更多的还是反映了对清廷江河日下趋势的无可奈何的哀叹。有的词用典过多,不免流于晦涩。
王鹏运用了30年的时间,校勘《花间集》以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和《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又校刻《吴梦窗词》。他用汉学家治经治史的方法以治词,校勘精审,向为学者所称道。
著有《袖墨集》、《虫秋集》、《味梨集》、《鹜翁集》、《蜩知集》、《校梦龛集》、《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统名《半塘词稿》。晚年删定为《半塘定稿》2卷,《剩稿》1卷。
王鹏运: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玄祖父王云飞迁家至广西临桂,父亲王必达开始以临桂县籍应试,自此为临桂人。王必达历任江西、甘肃等地知县、知府、按察使等职。
他自号半塘老人、半塘僧鹜、鹜翁。时值壮年并不老为何取号老人呢?他说:“古诗上云,父母在,恒言不称老。余一身不幸,幼年失母,中年失父,令人心悲,人不老心已碎,自称老人是用来铭记我的不幸啊!”“我是父母的体魄所依,有父的一半,有母的一半,所以谓为半塘。”王鹏运的爱妻曹氏先他而去,虽无嗣,妻生前他不纳妾,妻亡后不续弦。据说王鹏运曾找到一位算命先生推算他的八字,算命先生算后叹道:“心高命平,是半僧人命也。”王鹏运听了,就把半僧作为自己的号了。一位老人为他占卜,曰“刻鹄类鹜”,意为本来想雕刻天鹅却雕刻成了鸭子。王鹏运伤心地说:“我愧不能像天鹅一样高飞蓝天,只好把自己当成鸭子一样藏在水草丛中,少惹事生非了。”所以他又把鹜翁作为别号之一。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王鹏运10岁时随父到江西。同治九年(1870)回原籍临桂参加在桂林贡院举行的广西乡试,中第28名举人。第二年进京考进士名落孙山,之后滞留京城。十三年(1874)经朋友引荐官内阁中书,期间六次科考,均落榜。最后一次进士落榜后,已过三十而立之年。
王鹏运在内阁中书任上十多年,到光绪十一年(1885)才提拔为内阁侍读,先后直实录馆。光绪十九年(1893)授江西道监察御使,升礼科给事中,转礼科掌印给事中。 弹劾谏诤有直声,曾上书反对西太后和光绪帝驻跸颐和园、请办京师大学堂等,他还弹劾过上至各亲王下至翁同龢等要臣,一生奏议等身。他支持并参与康有为的改良主义运动,康有为未受知于光绪帝之前,奏折多由他代上,屡次抗疏言事,几罹杀身之祸。光绪二十八年(1902),王鹏运离京南下,寓扬州,主仪董学堂,并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绪三十年(1904)六月因病在苏州去世,享年56岁。光绪三十二年(1906)家人将他的灵柩护送回桂林,安葬在东郊王氏家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