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休说寿三松”出自宋代陈著的《次韵龄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shēng xiū shuō shòu sān sō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余生休说寿三松”全诗:儒酸自是分当穷,老退非干势不容。
并日莫留馋半菽,余生休说寿三松。
眼中落落同人少,脚底兢兢坎险重。
惟有灵山老吟友,暗中心事两云龙。
《次韵龄叟》是宋代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儒酸自是分当穷,
老退非干势不容。
并日莫留馋半菽,
余生休说寿三松。
眼中落落同人少,
脚底兢兢坎险重。
惟有灵山老吟友,
暗中心事两云龙。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陈著的心境和思考。他认为作为一位儒学者,自己的境遇注定是贫困的,退休后再想干事情也很难得到支持和机会。他告诫自己不要过分沉迷于世俗的欲望,不要贪图名利,而是要珍惜余生,不再追求长寿。他感到自己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少,眼中的知音越来越少见,而且他深知人生的道路充满了险阻和考验。然而,他还是庆幸自己有一位在灵山的老吟友,他们心灵相通,暗中分享彼此的心事,就像两条游龙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作者陈著内心的思考和感慨。他以自嘲和自省的态度,表达了一个儒学者对自身命运和人生境遇的领悟。他认识到儒学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限,退休后的生活更加孤寂和无望。然而,他并不抱怨或沮丧,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现实。他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提醒自己要抛开功名利禄的诱惑,专心珍惜和享受余下的岁月。
诗中的"半菽"和"寿三松"是作者的修辞手法,通过寓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半菽"暗指名利和物质欲望,而"寿三松"象征长寿和追求不朽。作者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传递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以及对长寿和名声的不追求。
最后两句诗以灵山老吟友的形象作为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于真正的知音和精神交流的珍视。灵山老吟友象征着精神上的共鸣和理解,他们能够在暗中相互支持和理解,互为知己。这样的描写,既展示了作者对于友谊和心灵共鸣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在孤寂中依然能够找到一份心灵的寄托。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陈著对于人生境遇和内心状态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的淡漠态度和对于知音的向往。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诗词带给读者一种深邃的思考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cì yùn líng sǒu
次韵龄叟
rú suān zì shì fèn dāng qióng, lǎo tuì fēi gàn shì bù róng.
儒酸自是分当穷,老退非干势不容。
bìng rì mò liú chán bàn shū, yú shēng xiū shuō shòu sān sōng.
并日莫留馋半菽,余生休说寿三松。
yǎn zhōng luò luò tóng rén shǎo, jiǎo dǐ jīng jīng kǎn xiǎn zhòng.
眼中落落同人少,脚底兢兢坎险重。
wéi yǒu líng shān lǎo yín yǒu, àn zhōng xīn shì liǎng yún lóng.
惟有灵山老吟友,暗中心事两云龙。
拼音:yú shēng xiū shuō shòu sān sōng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