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此江濆”出自唐代刘长卿的《湘中纪行十首·湘妃庙》,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jì cǐ jiāng fé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寂寂此江濆”全诗:荒祠古木暗,寂寂此江濆。
未作湘南雨,知为何处云。
苔痕断珠履,草色带罗裙。
莫唱迎仙曲,空山不可闻。
湘中纪行十首·湘妃庙
荒祠古木暗,
寂寂此江濆。
未作湘南雨,
知为何处云。
苔痕断珠履,
草色带罗裙。
莫唱迎仙曲,
空山不可闻。
中文译文:
这座荒庙古木繁茂,阴暗无光,
寂寞无声,江水悠悠无边无际。
湘南的雨还没有下来,
不知道天空的云在哪里。
祠庙上的石阶上有苔痕,
玉石鞋上有断续的珍珠。
草地的颜色被罗裙染上,
昔日的歌曲已经不再传唱,
在这空山中再也听不到了。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庙宇,荒废多年,被古木覆盖,景象凄凉。诗人通过描写庙宇的状态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故地荒凉的感伤和思乡之情。诗中提到了湘妃庙,湘妃是湖南文化中的神灵,因为荒废已久,所以没有湘南的雨,也没有迎仙曲的闻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念念不忘和怀旧之情,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心中的孤独和寂寞之意。
在写景描写上,诗人用了“荒祠古木暗”、“寂寂此江濆”等形象描写,展现了庙宇的凄凉和江水的广袤。同时,诗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苔痕断珠履”和“草色带罗裙”来形容庙宇上的钟鼓台和玉石鞋,强调了庙宇的废弛和昔日的辉煌。最后两句“莫唱迎仙曲,空山不可闻”,通过描写宁静的环境,突出了彻底的寂寞气氛,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和孤独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庙宇为背景,通过描写庙宇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思乡之情,表达了寂寞和孤独之感。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揭示出他内心的寂寞和思乡之情,以此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寂寞的景象。
xiāng zhōng jì xíng shí shǒu xiāng fēi miào
湘中纪行十首·湘妃庙
huāng cí gǔ mù àn, jì jì cǐ jiāng fén.
荒祠古木暗,寂寂此江濆。
wèi zuò xiāng nán yǔ, zhī wèi hé chǔ yún.
未作湘南雨,知为何处云。
tái hén duàn zhū lǚ, cǎo sè dài luó qún.
苔痕断珠履,草色带罗裙。
mò chàng yíng xiān qū, kōng shān bù kě wén.
莫唱迎仙曲,空山不可闻。
拼音:jì jì cǐ jiāng fén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