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筵中蜡烛泪珠红”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筵中蜡烛泪珠红”出自唐代皇甫松的《竹枝(一名巴渝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 zhōng là zhú lèi zhū hó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筵中蜡烛泪珠红”全诗

《竹枝(一名巴渝辞)》

筵中蜡烛泪珠红

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


赏析


《竹枝(一名巴渝辞)》是唐代皇甫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大自然中的一些景物,通过描绘花朵的开放、飞鸟的飞翔等生动的景象,回荡起对爱情的期待和渴望。

诗词描绘了树上的槟榔花开放时,鹧鸪在旁啼鸣的情景,描述了雌雄鸟儿在烟雾弥漫的空间中飞舞。槟榔花凋谢后,代表着等待心心念念的郎君归来。诗中还描绘了芙蓉花和槅子蔓延的情景,象征着两颗心紧密相连,无法分离。在宴席上泣血的蜡烛和合欢树的桃核,都展现了两个人相互依偎、相互支持的情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江风吹起时,湖泊中的莲子苦心劈开的情景,意味着爱情的考验和坚持。最后,山头的桃花和谷底的杏花相映成趣,展现出两者的美丽和和谐。

这首诗词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渴望和坚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诗人传达了对爱情的深情和生命的美好。整首诗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画面,展示了唐代诗词的细腻和雄浑之美。

“筵中蜡烛泪珠红”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ú zhī yī míng bā yú cí
竹枝(一名巴渝辞)

bīng láng huā fā zhè gū tí, xióng fēi yān zhàng cí yì fēi.
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mù mián huā jǐn lì zhī chuí, qiān huā wàn huā dài láng guī.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fú róng bìng dì yī xīn lián, huā qīn gé zi yǎn yīng chuān.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yán zhōng là zhú lèi zhū hóng, hé huān táo hé liǎng rén tóng.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xié jiāng fēng qǐ dòng héng bō, pī kāi lián zǐ kǔ xīn duō.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shān tóu táo huā gǔ dǐ xìng, liǎng huā yǎo tiǎo yáo xiāng yìng.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

“筵中蜡烛泪珠红”平仄韵脚


拼音:yán zhōng là zhú lèi zhū hóng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作者简介


皇甫松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作者介绍


皇甫松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采莲子二首》、《怨回纥歌》、《浪淘沙二首》等,其中以《采莲子二首》的艺术成就最为杰出,第一首诗中写一采莲少女因“贪戏采莲迟”,傍晚了还在船头弄水,而且还“更脱红裙裹鸭儿”(脱下红裙子将小鸭子裹起来),将女孩儿的活泼顽皮和怜物爱人之情状描摹得历历如画,极其生动逼真。第二首写少女贪看“湖光滟滟”入了迷,索性让船随风飘荡,还时而兴起“无端隔水抛莲子”,但发现有人偷看后羞涩惶恐了老半天(“遥被人知半日羞”),那姿态真是让人又怜又爱。《梦江南二首》写灯下月夜遥忆江南生活情景。 

皇甫松的生平

  唐代词人。名一作嵩,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生卒年不详。中唐古文作家皇甫湜之子。《花间集》称他“皇甫先辈”。唐人称进士为“先辈”,大约他中过进士而未任官。

  皇甫松词如〔浪淘沙〕、〔杨柳枝〕、〔怨回纥〕等,形式同五、七言诗;〔采莲子〕则用七绝,而句下分别以“举棹”、“年少”和声。其〔采莲子〕、〔摘得新〕等词,为时人所称许。〔梦江南〕二首写灯下月夜遥忆江南生活情景:“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其一);“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其二)。笔致清灵,情境优美。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皇甫子奇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唐词于飞卿而外,出其右者鲜矣。五代而后,更不复见此笔墨。”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