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绝壁耸万仞”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绝壁耸万仞”出自唐代杨炯的《西陵峡》,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ué bì sǒng wàn rè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绝壁耸万仞”全诗

《西陵峡》

绝壁耸万仞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标签:长波全盛

赏析


诗词《西陵峡》的中文译文:

绝壁耸万仞,
高耸的峭壁无比陡峭,
长波射千里。
浩渺的长江波浪如箭般射向千里之外。

盘薄荆之门,
曲折婉转像薄荆门,
滔滔南国纪。
滚滚南国之水永不停息。

楚都昔全盛,
曾经楚国都城辉煌富庶,
高丘烜望祀。
高楼台遥望祭祀的场面。

秦兵一旦侵,
秦军突然入侵,
夷陵火潜起。
大火悄然升起于夷陵城。

四维不复设,
四方边防不再建立,
关塞良难恃。
边关壮阔的城池难以依靠。

洞庭且忽焉,
洞庭湖时而平静,
孟门终已矣。
孟津之门已经不再繁荣。

自古天地辟,
自古以来天地分开,
流为峡中水。
江水一直流淌在峡谷中。

行旅相赠言,
行旅之间相互赠言,
风涛无极已。
江风波浪没有穷尽。

及余践斯地,
我踏足在这片土地上,
瑰奇信为美。
这里的奇异景色令人着迷。

江山若有灵,
如果江山有灵魂,
千载伸知己。
千年之后依然能够理解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西陵峡的自然景观,展示了江山变迁和人事易逝的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峭壁险峻、长江澎湃的景象,反衬了曾经辉煌的楚国和衰败后的悲壮。诗中有着对历史兴衰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寄托了对江山和历史的感慨,也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旅行情结,将自己融入到景色之中,感受到瑰奇美景带来的美好心情。通过描述行旅间的相互赠言和江风波浪的无穷,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思考。最后,作者提到江山若有灵,表明他对江山有一种与之相通的感悟和理解,这也传达了一种对历史和江山延绵千年的敬仰之情。

“绝壁耸万仞”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ī líng xiá
西陵峡

jué bì sǒng wàn rèn, cháng bō shè qiān lǐ.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pán báo jīng zhī mén, tāo tāo nán guó jì.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chǔ dōu xī quán shèng, gāo qiū xuǎn wàng sì.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qín bīng yī dàn qīn, yí líng huǒ qián qǐ.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sì wéi bù fù shè, guān sài liáng nán shì.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dòng tíng qiě hū yān, mèng mén zhōng yǐ yǐ.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zì gǔ tiān dì pì, liú wèi xiá zhōng shuǐ.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xíng lǚ xiāng zèng yán, fēng tāo wú jí yǐ.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jí yú jiàn sī dì, guī qí xìn wèi měi.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jiāng shān ruò yǒu líng, qiān zǎi shēn zhī jǐ.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绝壁耸万仞”平仄韵脚


拼音:jué bì sǒng wàn rèn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二震

作者简介


杨炯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作者介绍


杨炯的诗风影响

  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篇不多,所写《从军行》等几首边塞诗,均表现出了雄健风格,很有气魄。

杨炯的生平

  杨炯,初唐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六年(661)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县治在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其地约为今之龙游县、衢江区的一部分),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

  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

  《唐才子传》:杨炯,华阴人。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馆学士。后为婺州盈川令。卒。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初,张说以《箴》赠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称。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尝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有《盈川集》三十卷行于世。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