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文辞外”出自宋代赵蕃的《挽周畏知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n xué wén cí wài,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问学文辞外”全诗:乡里虽诸彦,情亲不数人。
比年成屡哭,将老怆吾身。
问学文辞外,追随寂寞滨。
有怀终不遂,回首倍伤神。
《挽周畏知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周畏知二首
乡里虽诸彦,情亲不数人。
比年成屡哭,将老怆吾身。
问学文辞外,追随寂寞滨。
有怀终不遂,回首倍伤神。
译文:
挽留周畏,两首之二
虽然乡里有许多贤才,但亲情的人却寥寥无几。
多年来频繁地哭泣,感叹时光匆匆,惋惜自己的年华。
探讨学问和文辞之外,追随孤寂的滨海。
内心怀有的愿望未能实现,回首之间倍感伤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赵蕃对人情淡薄、亲情疏远的悲伤和感慨。诗中提到乡里虽然有许多才俊之士,但与诗人有亲情关系的人却寥寥无几,这让他倍感孤独。多年来,他频繁地流泪,感叹时光流逝,忧愁自己的年华将逝。诗人追求学问和文辞,但似乎这种追求并不能填补他内心的空虚和失落,他在寂寞的滨海边黯然思索。他怀有的愿望未能实现,回首往事,他感到倍受伤神。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了宋代社会中一种冷漠和疏离的现象。诗人以自身的经历和内心的痛苦来表达对人际关系和人情淡薄的思考和反思。诗中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整首诗以感慨悲凉之情为主线,通过描写个人的孤独和心灵的寂寞,展现了对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超越了个人的经历,具有普遍性,引发读者对人情冷漠、亲情疏离等问题的思考和共鸣。
wǎn zhōu wèi zhī èr shǒu
挽周畏知二首
xiāng lǐ suī zhū yàn, qíng qīn bù shù rén.
乡里虽诸彦,情亲不数人。
bǐ nián chéng lǚ kū, jiāng lǎo chuàng wú shēn.
比年成屡哭,将老怆吾身。
wèn xué wén cí wài, zhuī suí jì mò bīn.
问学文辞外,追随寂寞滨。
yǒu huái zhōng bù suí, huí shǒu bèi shāng shén.
有怀终不遂,回首倍伤神。
拼音:wèn xué wén cí wài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九泰 (仄韵) 去声九泰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