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应微俸禄”出自唐代齐己的《送崔判官赴归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yīng wēi fèng l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只应微俸禄”全诗:白首从颜巷,青袍去佐官。
只应微俸禄,聊补旧饥寒。
地说丘墟甚,民闻旱歉残。
春风吹绮席,宾主醉相欢。
白首从颜巷,
青袍去佐官。
只应微俸禄,
聊补旧饥寒。
地说丘墟甚,
民闻旱歉残。
春风吹绮席,
宾主醉相欢。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白发从颜巷出发,
青袍上任为官。
虽然只有微薄的俸禄,
勉强可以解决些许过去的饥寒之苦。
这个地方说有相当严重的灾荒,
百姓们都听到了干旱的恶果。
春风吹动着锦绣的席子,
主人和客人一起畅饮欢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崔判官赴归倅为题材,表达了对于官员赴任的祝福和思念,并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灾荒。
诗中的白首和青袍象征着崔判官的年龄和地位,他白发苍苍但依然愿意为国家效力。微俸禄代表了官员的薪资待遇微薄,只能勉强解决一些过去的困苦。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于官员辛勤付出的赞赏和对社会不公的担忧。
诗中还描述了当地的严重干旱,农民们在饥荒中艰难生活,并把这一情况告知给了崔判官。春风吹拂着锦绣的席子,描绘了诗中的宴会场景,宾主之间尽情欢聚。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了对于官员奉献精神的赞叹和对于社会不公与困苦的关注。同时,通过对于当地灾荒的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农民的苦难,以及官员与百姓之间的差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公平与人均繁荣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sòng cuī pàn guān fù guī cuì
送崔判官赴归倅
bái shǒu cóng yán xiàng, qīng páo qù zuǒ guān.
白首从颜巷,青袍去佐官。
zhǐ yīng wēi fèng lù, liáo bǔ jiù jī hán.
只应微俸禄,聊补旧饥寒。
dì shuō qiū xū shén, mín wén hàn qiàn cán.
地说丘墟甚,民闻旱歉残。
chūn fēng chuī qǐ xí, bīn zhǔ zuì xiāng huān.
春风吹绮席,宾主醉相欢。
拼音:zhǐ yīng wēi fèng lù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