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斯人岂漫游”出自宋代赵蕃的《赠萧参议德藻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zài sī rén qǐ màn yó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意在斯人岂漫游”全诗:平生苕霅几扁舟,意在斯人岂漫游。
闻道千岩有高隐,甚思一见苦无由。
虽云药石稍亲近,未害烟霞廑揽收。
况是交承我伯父,援兹论契许前不。
这首诗是宋代赵蕃的《赠萧参议德藻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生苕霅几扁舟,
意在斯人岂漫游。
闻道千岩有高隐,
甚思一见苦无由。
虽云药石稍亲近,
未害烟霞廑揽收。
况是交承我伯父,
援兹论契许前不。
诗意:
这是一首送给萧参议德藻的两首诗。诗人自称平生一直坐著小舟,本意是等待着这位朋友的归来,不愿意孤独地漫游。听说这位朋友隐居在千岩之中,诗人非常思念他,但却无法见到他。尽管听说药石可以稍稍接近他,但仍无法把他带回来。更何况这位朋友是我伯父的交承,我无法依约与他见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萧德藻的思念之情。诗人用平生苕霅几扁舟的形象来形容自己的平凡和孤独,暗示自己一直在等待着萧德藻的归来。诗人听说萧德藻隐居在千岩之中,表达了他对萧德藻的景仰和思念之情。尽管诗人知道药石可以稍稍接近萧德藻,但却无法将他带回来,表达了诗人对与萧德藻再见面的渴望和无奈。最后,诗人提到萧德藻是他的伯父的交承,表示自己无法违背伯父的意愿与萧德藻见面,表达了他心中的矛盾和无奈。
整首诗以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萧德藻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己的平凡和孤独,以及对萧德藻隐居山林的景仰,展现出一种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诗人通过对待萧德藻的态度的表达,体现了尊重长辈和家族传统的价值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zèng xiāo cān yì dé zǎo èr shǒu
赠萧参议德藻二首
píng shēng sháo zhà jǐ piān zhōu, yì zài sī rén qǐ màn yóu.
平生苕霅几扁舟,意在斯人岂漫游。
wén dào qiān yán yǒu gāo yǐn, shén sī yī jiàn kǔ wú yóu.
闻道千岩有高隐,甚思一见苦无由。
suī yún yào shí shāo qīn jìn, wèi hài yān xiá jǐn lǎn shōu.
虽云药石稍亲近,未害烟霞廑揽收。
kuàng shì jiāo chéng wǒ bó fù, yuán zī lùn qì xǔ qián bù.
况是交承我伯父,援兹论契许前不。
拼音:yì zài sī rén qǐ màn yóu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