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腰几树连”出自宋代赵蕃的《题江贯道江行晚日图》,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ún yāo jǐ shù li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云腰几树连”全诗:霞尾千山赤,云腰几树连。
若非彭蠡正,当是洞庭偏。
岁月惊飞鸟,功名忆堕鸢。
开图若有感,归思忽无边。
《题江贯道江行晚日图》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江河在晚霞映照下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沉浮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霞尾千山赤,
云腰几树连。
若非彭蠡正,
当是洞庭偏。
岁月惊飞鸟,
功名忆堕鸢。
开图若有感,
归思忽无边。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展示了江河晚霞的美丽景色。"霞尾千山赤"形容晚霞的余辉染红了遥远的山峦,"云腰几树连"则描绘了云彩低垂在树梢之间,将天空与大地连接在一起。作者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反衬来突出人事之间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若非彭蠡正,当是洞庭偏",以彭蠡和洞庭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彭蠡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士,洞庭则是湖南的一个湖泊,两者都与历史和地理有关。作者通过对彭蠡和洞庭的提及,暗示了历史和地理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人生中的影响。
诗的后半部分,"岁月惊飞鸟,功名忆堕鸢。开图若有感,归思忽无边",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岁月如同飞鸟,匆匆而过,使人感到惊讶。"功名忆堕鸢"意味着作者对功名和成就的回忆,但也暗示着功名的虚幻和褪色。最后两句"开图若有感,归思忽无边",表达了作者在观景之际,对人生和归途的思考,思绪万千,无法尽述。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沉浮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岁月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功名和成就的回忆和反思。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引人深思,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tí jiāng guàn dào jiāng xíng wǎn rì tú
题江贯道江行晚日图
xiá wěi qiān shān chì, yún yāo jǐ shù lián.
霞尾千山赤,云腰几树连。
ruò fēi péng lí zhèng, dàng shì dòng tíng piān.
若非彭蠡正,当是洞庭偏。
suì yuè jīng fēi niǎo, gōng míng yì duò yuān.
岁月惊飞鸟,功名忆堕鸢。
kāi tú ruò yǒu gǎn, guī sī hū wú biān.
开图若有感,归思忽无边。
拼音:yún yāo jǐ shù liá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