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低度莺声巧”出自宋代陈允平的《玉楼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ěn qiáng dī dù yīng shēng qiǎ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粉墙低度莺声巧”全诗:西园斗结秋千了。
日漾游丝烟外袅。
小桥杨柳色初浓,别院海棠花正好。
粉墙低度莺声巧。
薄薄轻衫宜短帽。
便拚日日醉芳菲,未必春风留玉貌。
《玉楼春》是宋代诗人陈允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玉楼春》
西园斗结秋千了,
日漾游丝烟外袅。
小桥杨柳色初浓,
别院海棠花正好。
粉墙低度莺声巧,
薄薄轻衫宜短帽。
便拚日日醉芳菲,
未必春风留玉貌。
译文:
西园的秋千已经收起,
阳光洒落在飘动的轻烟中。
小桥上杨柳的绿色渐浓,
别院里的海棠花正盛开。
粉墙低矮,鸟儿的歌声巧妙,
轻薄的衣裳适合戴短帽。
我要尽情享受春天的芬芳,
因为春风未必会永远保持我的美貌。
诗意:
《玉楼春》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诗词开篇提到西园的秋千已经收起,暗示着秋天已经过去,进入了春季。阳光透过飘动的轻烟洒落在四周,营造出温暖明亮的氛围。诗人描述了小桥上杨柳初生绿叶,别院里的海棠花盛开如意,这些都是春天的美好景象。
接下来,诗人以粉墙低矮、莺声巧妙来描绘别院的环境,意味着这里的墙很低,使得鸟儿的歌声更加清晰动听。诗人穿着薄薄的轻衫,戴着短帽,展现出春天的轻盈和舒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要尽情享受春天的芬芳,但也意识到这美好的春光可能不会永远保持他的容颜。
赏析:
《玉楼春》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的花香与鸟鸣之中。
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刻的追求。然而,诗词结尾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暗示了美好的春光终将逝去,人们的容颜也难以保持青春永驻。这种对时光流逝和美好瞬间的感慨,使诗词更具意境和情感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通过对美好时光的领悟,传递了对生活和时光的思考与珍惜。
yù lóu chūn
玉楼春
xī yuán dòu jié qiū qiān le.
西园斗结秋千了。
rì yàng yóu sī yān wài niǎo.
日漾游丝烟外袅。
xiǎo qiáo yáng liǔ sè chū nóng, bié yuàn hǎi táng huā zhèng hǎo.
小桥杨柳色初浓,别院海棠花正好。
fěn qiáng dī dù yīng shēng qiǎo.
粉墙低度莺声巧。
báo báo qīng shān yí duǎn mào.
薄薄轻衫宜短帽。
biàn pàn rì rì zuì fāng fēi, wèi bì chūn fēng liú yù mào.
便拚日日醉芳菲,未必春风留玉貌。
拼音:fěn qiáng dī dù yīng shēng qiǎo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八巧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陈允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高祖陈嘉谟曾赠右朝奉郎,曾祖陈膏曾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宦游四明,与四明汪氏联姻,遂著四明鄞县籍。祖父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文懿,学者称菊坡先生,《宋史》有传。伯父陈卓(1167-1252),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壮岁登进士第,宦意泊如,筑有世纶堂,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父亲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官至承奉郎。
陈允平的家学渊源主要来自祖父陈居仁和五伯父陈卓,而犹得益于陈卓。陈允平出生时祖父已过世,五伯父陈卓就是他的启蒙老师。有诗为证:“寒菊宜霜晚更新,掖垣再世掌丝纶。阿咸老去营西麓,不愧家声故国臣。”([清]袁钧《鄮北杂诗》)陈允平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但科举不利,仕途不进。一生只做过几任小官,时间都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漫游吴越,闲看山水,多旅居钱塘。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参与杨缵、张枢等组织的临安吟社,互相唱和,在景定四年(1263)创作了著名的“西湖十咏”。宋恭宗德祐时(1275-1276)为沿海制置参议官。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被仇家告发“约苏刘义谋复宋”,遭围捕,被同官袁洪救出。当时事件的全过程在袁桷《先大夫行述》一文中有详细记载。出狱后陈允平闭门不出,扁其所居山中楼曰“万叠云”。入元后,应征北上元大都,后不受管,放还。北上、南归的具体时间均不详。尚未南归之时,好友周密和王沂孙各有[高阳台]词怀之。陈允平没有参加《乐府补题》的唱和,南归后也没有再和故友来往,隐居山中而卒。卒后,好友张炎有[解连环]词悼之。
先祖
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
高祖
陈嘉谟,官至右朝奉郎。
曾祖
陈膏(?-1142),字泽卿,登宋政和五年(1115)何栗榜进士,后续娶明州(今属浙江宁波)汪氏女,乃徙居明州。靖康年间(1126-1127)陈膏官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教授,金兵逼郡,属官大都逃走,唯独陈膏与太守张克戬死守抗金。宋室南迁后,知泉州惠安县(今福建惠安)。曾以单枪匹马招降反贼,擢为殿中侍御史,鄞僧王法恩谋逆,事觉,有人请求屠城镇压,陈膏力论多杀非圣世事,胁从者均得以从轻处理。不久改任太常少卿,为高宗所嘉,至大书屏间曰:“陈膏长厚,有古人风。”
祖父
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晚号菊坡,生于仙游,14岁时父去世,以荫授铅山县尉,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赵逵榜进士。因其父陈膏续娶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望族汪氏女,遂定居于梅江,成为鄞县梅墟(今鄞州区邱隘镇)陈氏之祖。但居仁生于仙游,且进士题名时仍记为兴化仙游县,后迁居莆田黄石东华村(见乾隆《仙游县志·科第》,《兴化府志》等均列为“莆田人”)。陈居仁曾两次使金,历官徽州、鄂州、建宁、镇江、福州等地知府,累官起居郎、华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谥“文懿”,赠金紫光禄大夫,《宋史》有传。陈居仁育有六子,名:巩、革、晔、芾、卓、阜。
伯父
陈卓(1167-1251),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亦掌纶诰,“罄翰苑赐金创堂,名曰世纶”,登宋绍熙元年(1190)余复榜进士,官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后以资政殿学士还里,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开国伯,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
父亲
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庆元三年(1197)官承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