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不知三十六峰前”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不知三十六峰前”出自唐代施肩吾的《对月忆嵩阳故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zhī sān shí liù fēng qiá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不知三十六峰前”全诗

《对月忆嵩阳故人》

不知三十六峰前

团团月光照西壁,嵩阳故人千里隔。
不知三十六峰前,定为何处峰前客。


赏析


《对月忆嵩阳故人》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对月忆嵩阳故人,
In front of the moon, I reminisce about my old friend from Songyang.
团团月光照西壁,
The round moonlight shines on the western wall,
嵩阳故人千里隔。
My old friend from Songyang is separated by a thousand miles.

不知三十六峰前,
I wonder, in front of the thirty-six peaks,
定为何处峰前客。
Where is my friend now, in front of which peak?

这首诗词通过对月的借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月光团团,照亮了西壁,象征着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诗人与嵩阳故人相隔千里,无法相见,但他在月光下思念着对方。诗人追问故友所在的地方,是否在三十六峰之间,也暗示了他对故友的想念是深深地牵挂在心头,渴望得到消息。

这首诗词流露出深深的离别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月的描写,将内心的思念之情与外在的自然景物相融合,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诗人的思念之情深沉而真挚,让人感受到友情的可贵和离别的辛酸。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友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月光和嵩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离别的忧伤氛围,使读者能够体味到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痛苦,具有浓郁的诗意和情感共鸣。

“不知三十六峰前”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uì yuè yì sōng yáng gù rén
对月忆嵩阳故人

tuán tuán yuè guāng zhào xī bì, sōng yáng gù rén qiān lǐ gé.
团团月光照西壁,嵩阳故人千里隔。
bù zhī sān shí liù fēng qián, dìng wèi hé chǔ fēng qián kè.
不知三十六峰前,定为何处峰前客。

“不知三十六峰前”平仄韵脚


拼音:bù zhī sān shí liù fēng qián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作者简介


施肩吾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