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鸟初至禖祠”出自唐代鲍防的《忆长安》,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xuán niǎo chū zhì méi cí,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玄鸟初至禖祠”全诗:忆长安,二月时,玄鸟初至禖祠。
百啭宫莺绣羽,千条御柳黄丝。
更有曲江胜地,此来寒食佳期。
诗词:《忆长安·二月》
朝代:唐代
作者:鲍防
忆长安,二月时,
玄鸟初至禖祠。
百啭宫莺绣羽,
千条御柳黄丝。
更有曲江胜地,
此来寒食佳期。
中文译文:
怀念长安,时值二月,
玄鸟初次飞至禖祠。
百鸟宫莺羽毛绚丽,
千条御柳披着黄丝。
还有曲江美景,
此时正逢寒食佳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鲍防的作品,通过描绘长安城的景色和节日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忆长安,二月时”,以怀念之情引出整首诗的主题。长安是唐朝的都城,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玄鸟初至禖祠”。玄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禖祠是古代祭祀神灵的场所。这一描写表达了长安春天的到来,以及人们祈求吉祥祝福的心情。
诗中继续描述了“百啭宫莺绣羽,千条御柳黄丝”。这里描绘了宫廷里的莺鸟,它们歌声婉转动人,羽毛华丽绚丽。同时,御柳也开始披上了嫩黄色的丝绸。这些描写展示了宫廷和都市的繁华景象,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感觉。
最后两句“更有曲江胜地,此来寒食佳期”,提到了曲江和寒食节。曲江是长安城附近的一处著名景点,以其美丽的湖泊和园林而闻名。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是在清明节前的一天,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祖、踏青、野餐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长安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词句,展现了长安城的春天景色和节日气氛,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
yì cháng ān
忆长安
yì cháng ān, èr yuè shí, xuán niǎo chū zhì méi cí.
忆长安,二月时,玄鸟初至禖祠。
bǎi zhuàn gōng yīng xiù yǔ,
百啭宫莺绣羽,
qiān tiáo yù liǔ huáng sī.
千条御柳黄丝。
gèng yǒu qǔ jiāng shèng dì, cǐ lái hán shí jiā qī.
更有曲江胜地,此来寒食佳期。
拼音:xuán niǎo chū zhì méi cí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鲍防(722年--790年),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朝官员、诗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考中进士科,历任节度使府僚属。大历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职方员外郎。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历任福建、江西观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骑常侍。跟随唐德宗李适到奉天,升任礼部侍郎,封东海郡公。贞元元年(785年),鲍防主持策试贤良方正科。后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宣。
接连升迁
鲍防,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年少时丧父家中贫穷,立志学习,擅长写诗作文。天宝十二年(753年)考中进士科,历任节度使府僚属。大历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职方员外郎。薛兼训做太原节帅,患病,唐代宗李豫授任鲍防为少尹、节度行军司马,并召见他,加以慰勉后派出。不久主持留后事务,兼太原尹、节度使。在他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唐代宗下诏为他绘像放在另外的宫殿中。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历任福建、江西观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骑常侍。跟随唐德宗李适到奉天,升任礼部侍郎,封东海郡公。
善于识人
贞元元年(785年),鲍防主持策试贤良方正科,录取穆质、裴复、柳公绰、归登、崔邠、韦纯、魏弘简、熊执易等人,世人赞美鲍防识人。当时连年旱灾,于是策问阴阳灾害云气等,穆质答道:“按照汉代旧例,要免去三公,卜式则请烹桑弘羊”借此指责当时辅佐朝政的人。右司郎中独孤愐打算不取穆质,鲍防不同意,说:“让皇上听到从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不是很好吗?”最终将穆质录取高等,皇帝见到那篇对策非常赞赏。
受到排挤
起初,鲍防与知杂御史窦参相遇,前导的骑士没有退避,窦参处罚了他的奴仆。窦参做宰相后,鲍防正任京兆尹,窦参逼迫他辞官任工部尚书。鲍防气愤地说:“我与萧昕的儿子同龄,却与萧昕一同告老辞职,这是因为宰相余怒未消啊!”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宣。鲍防尤其擅长作诗,有感而发,讽刺时弊,受到人们的称赞。他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关系好,当时号称“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