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南陌无车马”出自唐代羊士谔的《登楼》,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ū fēng nán mò wú chē mǎ,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秋风南陌无车马”全诗:槐柳萧疏绕郡城,夜添山雨作江声。
秋风南陌无车马,独上高楼故国情。
《登楼》是唐代诗人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槐柳萧疏绕郡城,
夜添山雨作江声。
秋风南陌无车马,
独上高楼故国情。
中文译文:
槐树和柳树稀疏地环绕着城池,
夜晚中,山雨增添了江水的声音。
秋风吹拂着南边的街巷,没有车马的喧嚣,
独自登上高楼,思念故国的情绪涌上心头。
诗意:
《登楼》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诗中以槐树和柳树的稀疏环绕、夜晚的山雨和江水声音的增添,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秋风吹拂着南陌,却没有了车马喧嚣,强调了故国的荒凉和诗人的孤独。最后,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回忆起故国的情感,思绪沉浸其中。
赏析:
《登楼》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使诗意更加深刻。诗中的槐树和柳树稀疏环绕郡城,夜晚的山雨增添了江水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秋风吹拂南陌,却没有了车马的喧嚣,揭示了故国的荒凉和诗人的孤独。最后,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回忆起故国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家园的留恋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追忆,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对故乡的思乡之情。这首诗词通过凄凉的景物描写和孤独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dēng lóu
登楼
huái liǔ xiāo shū rào jùn chéng, yè tiān shān yǔ zuò jiāng shēng.
槐柳萧疏绕郡城,夜添山雨作江声。
qiū fēng nán mò wú chē mǎ, dú shàng gāo lóu gù guó qíng.
秋风南陌无车马,独上高楼故国情。
拼音:qiū fēng nán mò wú chē mǎ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