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梦中狐啸鸱张”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梦中狐啸鸱张”出自元代张雨的《木兰花慢 秋词》,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mèng zhōng hú xiào chī zhā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梦中狐啸鸱张”全诗

《木兰花慢 秋词》

梦中狐啸鸱张

看秋容渐好,一番雨,一番凉。
试点检吾家,小山丛桂,金粟都黄。
涛江限他吴越,便胥魂、不似向时狂。
眼底龙飞凤舞,梦中狐啸鸱张
茫茫今古总堪伤。
歌罢意难忘。
甚老矣稽生,五弦挥手,怕听清商。
渊明平生师友,白衣人、借与我持觞。
若问醉翁年纪,指渠松柏高冈。


赏析


《木兰花慢 秋词》是元代张雨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看秋容渐好,一番雨,一番凉。
试点检吾家,小山丛桂,金粟都黄。
涛江限他吴越,便胥魂、不似向时狂。
眼底龙飞凤舞,梦中狐啸鸱张。
茫茫今古总堪伤。歌罢意难忘。
甚老矣稽生,五弦挥手,怕听清商。
渊明平生师友,白衣人、借与我持觞。
若问醉翁年纪,指渠松柏高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秋天的景色逐渐好转,每经过一场秋雨,气温就会降下来。作者试图观察自己的家园,小山上的桂树丛已经变黄。他感叹涛江将他限制在吴越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疯狂。他的眼底充满了龙和凤的舞蹈,梦中还听到了狐狸和鸱鸟的叫声。面对茫茫的历史和现实,作者唱完这首歌后,意犹未尽。作者自称已经很老了,拿起五弦琴弹奏,怕听到清商音律会使他更加感伤。他怀念渊明这位一生中的导师和朋友,他们曾一起分享欢乐。如果有人问他这位醉翁的年纪,他会指向那高耸的松柏树。

赏析:
《木兰花慢 秋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沧桑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如秋雨带来的凉意、眼底的龙凤舞蹈以及梦中的狐狸和鸱鸟叫声,增加了诗意的层次和画面感。作者通过对渊明的回忆,展示了对友情和师德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最后,通过指向高耸的松柏树,诗人象征着自己对生命的坚持和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自然景物与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梦中狐啸鸱张”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mù lán huā màn qiū cí
木兰花慢 秋词

kàn qiū róng jiàn hǎo, yī fān yǔ, yī fān liáng.
看秋容渐好,一番雨,一番凉。
shì diǎn jiǎn wú jiā, xiǎo shān cóng guì, jīn sù dōu huáng.
试点检吾家,小山丛桂,金粟都黄。
tāo jiāng xiàn tā wú yuè, biàn xū hún bù shì xiàng shí kuáng.
涛江限他吴越,便胥魂、不似向时狂。
yǎn dǐ lóng fēi fèng wǔ, mèng zhōng hú xiào chī zhāng.
眼底龙飞凤舞,梦中狐啸鸱张。
máng máng jīn gǔ zǒng kān shāng.
茫茫今古总堪伤。
gē bà yì nán wàng.
歌罢意难忘。
shén lǎo yǐ jī shēng, wǔ xián huī shǒu, pà tīng qīng shāng.
甚老矣稽生,五弦挥手,怕听清商。
yuān míng píng shēng shī yǒu, bái yī rén jiè yǔ wǒ chí shāng.
渊明平生师友,白衣人、借与我持觞。
ruò wèn zuì wēng nián jì, zhǐ qú sōng bǎi gāo gāng.
若问醉翁年纪,指渠松柏高冈。

“梦中狐啸鸱张”平仄韵脚


拼音:mèng zhōng hú xiào chī zhāng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作者简介


张雨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作者介绍


张雨的成就

  张雨现存词50余首,多是唱和赠答之作。其中一些祝寿之词,多为他的方外师友而作,内容较狭窄,语言也较陈旧。他与世俗朋友的唱和词作,反倒寄托了一些真实的思想感情。如他的〔木兰花慢〕《和黄一峰闻筝》、〔石州慢〕《和黄一峰秋兴》等,就描写了“哀音暮年多感,奈对花,对酒更闻鹃”。“闻说,谪仙去后,何人敢拟,酒豪诗杰,草草山窗,还我旧时明月”,表现了他感叹流年易逝的世俗情绪,这些情绪,具有元代士人多愁善感、格外消沉的共同特点。他的有些即兴之作,如〔朝中措〕《早春书易玄九曲新居壁》“行厨竹里,园官菜把,野老山杯,说与定巢新燕,杏花开了重来”,写出了山居恬淡的情趣。

  张雨还有一些描写他半是道士、半为儒生、半隐半俗的生活情景,以及“难留锦瑟华年”一类的闲情和清愁的词,表现了金元间新道教道士的特点。他还有一些咏物词,虽然极意摹写情态,但总有拘泥局促的痕迹。他的一些词着意摹仿宋词婉约派,有的词又故作奇语,但艺术上没有突破,所以个人的风格不很明显。

  张雨也写诗,有的作品颇有感慨,如《避暑图》:“雪藕冰盘斫□厨,波光□影带风蒲,苍生病渴无人问,赤日黄埃尽畏途。”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百姓的痛苦。又如《题仲穆墨兰》:“近日国香零落尽,王孙芳草遍天涯。”仲穆是赵子昂的儿子,此诗有讥讽赵氏父子出仕元朝之意,据说赵仲穆见此诗后,感到惭愧,不再画兰花。

  张雨工书画,其书法初学赵孟頫,后学怀素、张旭。字体楷草结合,俊爽清洒自成一格。存世书迹有《山居即事诗帖》、《登南峰卷》等。倪瓒在《题张贞居书卷》称“贞居真人诗,人,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其画以淡彩见长,善画石木,用笔古雅,尤善以败笔点缀石木人物,颇有意韵。画迹有《霜柯秀石图》,《双峰含翠图》等。从书法风格来看,张雨对于初唐楷书大家欧阳询之“家法”有着颇多的摄取。欧书用笔规范严整、体势刚劲险绝,是楷书中的巅峰之作。赵松雪称欧阳询书法“清劲秀健,古今一人”。张雨小楷在承续欧书基础上,又另僻蹊径地融入一些晋人萧散飘逸的灵动之气,为自己的书作增色不少。从用笔的感觉上来看,张雨小楷中一些横式笔画的习惯性动作,同民间的经生所创的“写经体”有着高度的契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或许是因为张雨自身本来就是一个隐入丛林道观的高明的“经生书手”的缘故吧。作品中,一些横势用笔的斜切、轻行、重按和轻入重收都和民间“写经体”书法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而其中一些放式用笔的体势,又使人怀疑此作系明人写的小楷。从明代祝枝山、王宠的小楷体例的斜欹体式的运用中,可体察出明代小楷书家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张雨小楷书风的影响。这种书风和取法的“代代承传”符合书法的客观发展规律。而张雨“楷中插行”的书法体式则自赵松雪运用以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惯用的书法体例。这一体例还频繁地出现在他后来的小楷书作之中。和其同时代的倪云林,其后的张瑞图、黄道周、王铎等人的作品,也同样沿用了这一体例。

  张雨是道士出身,然则书风谨严,一丝不苟,尤其是他的小楷,严整清和,洋溢着古风古韵,和其“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审美标准有着一定的距离。这种偏差是正常抑或是不正常,只有设身处地方可知晓;若凭一己的主观臆测,或许我们也会出现偏差。这同北方大汉不一定高大威猛、南方少女不一定温婉多情是一个道理。个别现象不一定从属于普遍现象,张雨的小楷作品也像我们传达了这种讯息。道士的书法,不一定就是虚空缥缈的。

  传世书迹有《台仙阁记》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题画二诗》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著有诗集《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五卷。

张雨的书法特色

  张雨其书初学赵孟頫,入松雪之室。赵指导他学李邕《云麾将军碑》,得上疏汉密字形,笔法遂趋猛峭劲利,所书《台仙阁记卷》可见其踪迹。他去掉了赵书的雍容、平和,添之以神骏、清遒,其《九锁山诗楷书卷》便有六朝人的宽舒高古、清癯出尘气息。其后游历识见增多,六十岁后脱去道袍,还其儒身,隐居于杭州,与黄公望、倪瓒、俞和等一批隐士过从,尤与杨维桢往来甚密后,他的思想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耽溺酒色,寻欢作乐,贪图“一刻春无价”,书法上他又私淑于米芾,书风遂变为放纵、恣肆,其代表作《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以方瘦长曳、虚实变化之笔,在行气、章法上用对比度特别大的疏密聚散和激越跳荡,作品呈现出一种隐逸文人孤傲不群颇为偏激的表现主义风格。故明人周之士《游鹤堂墨薮》评曰:“张伯雨健而近佻。”这种审美立场自然还停留在赵孟頫审美中庸观的范畴之内。

  《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高108.4厘米、宽42.6厘米的立轴书,乃元代书法作品所罕见。查《中国书法全集》元代编计7卷80位书家近300件作品中,只有7件立轴作品,其中杨维桢2件,张雨4件,倪瓒一件。可以说,张雨和杨维桢是中国书法从翰札、卷、册转向立轴书的开拓者。传世的4件立轴作品中,现存于台北故宫的《绝顶新秋诗轴》为最早一件,为其晚年(即59岁)所书,尺幅在154.3厘米×34.3厘米,立幅上书七言绝句行草书两行偏右,左下方用八个特别小的行书暑了下款:“大元至正辛巳,张雨。”作者显然尚未找到署款的恰当章法,应算其立轴书的尝试之作。其后的《为子中书诗轴》款字未预留位置用极细小行楷书写成,它和前述《登南峰轴》一样甚至均未署名,显然张雨尚未找到署款在章法中成熟的结构位置。

  四件立轴书有两件高度均在三尺以内,比起明代中期以后动辄逾丈的高堂大轴来说尚属小件,但这种转变引起了书法创作与审美摸式的巨大变化。如果说张旭、怀素、黄庭坚的大量草书卷从文字内容上已完全脱离实用进入纯艺术创作状态的话,那么张雨等的立轴作品则进而从审美形式摆脱了实用功能,可以说这种立轴书是从创作到审美均进入了纯艺术。张雨在立轴书法创作的开拓之功。

  他在复古主义大潮之下,口头上和赵孟頫一样讲回归魏晋,而在创作实践上仍与北宋苏、黄、米为旗帜的尚意书法观一脉相承,其本质上是赵孟頫书法的反对派。

张雨的藏书故实

  元文学家、藏书家、书法家、道士。早年名泽之,一名张天雨,又名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天雨、天宇、贞居子、贞居真人,别号句曲外史,张九成的后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从师王寿衍,荐入京师,为翰林学士,书画、诗词均知名。晚年居于三茅观,修玄史,记历代道家高士。又作“黄篾楼”,储古籍图史。又于桥南作“藏书石室”,古书充栋。藏书印有“句曲外史”。惜在元末,藏书毁于战火。著有《出世集》、《碧岩玄会录》、《寻山志》、《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茅山志》等。

张雨的生平

  张雨为宋崇国公张九成之后裔。年少时为人潇洒,不拘小节,英气勃勃,有隐逸之志。年二十弃家,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后去茅山檀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为师,受大洞经篆,豁然有悟。又去杭州开元宫师玄教道士王寿衍,命名嗣真,道号贞居子,又自号句曲外史。

  皇庆二年(1313),随王寿衍入京,居崇真万寿宫。由于素有诗名,京中士大夫和文人学士,如杨载、袁桷、虞集、范梈、黄潽、赵雍等,皆争相与之交游,因而虽隐迹黄冠道士之中,却列文士学人之名,被当世名士称为“诗文字画,皆为当朝道品第一”。仁宗闻其名,欲官之,张雨坚辞不仕,乃归句曲。往来于华阳、云石间,作黄蔑楼,储古图史甚富,日以著经作诗为业。延佑(1314—1320)初离京返杭之开元宫。至治元年(1321),开元宫毁于火,次年回茅山,主崇寿观及镇江崇禧观。惠宗至元二年(1336)辞主观事,日与友人故酒赋诗以自娱。或焚香终日,坐密室,不以世事接目。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