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路一扬镳”出自南北朝何逊的《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主簿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 lù yī yáng biāo,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分路一扬镳”全诗:夕鸟已西度。
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
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
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落。
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
分路一扬镳。
诗词:《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主簿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何逊
夕鸟已西度。
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
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
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落。
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
分路一扬镳。
中文译文:
夕阳中,候鸟已经飞向西方。
红霞也已经消散了一半。
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竹林。
江水在长桥下泛起涟漪。
行旅的人们多是忧思。
寒冷的江水又变得寂寥。
你的情意深深地扎根于巩落(地名)。
我怀念着归来的渔樵生活。
为何你选择了归乡的愿望。
我们分别各走一条路,挥舞着手中的马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作者何逊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景色,表达了旅人的忧思和自己对归乡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夕阳下的候鸟飞往西方,红霞逐渐消散,微风吹动着竹林,江水在长桥下泛起涟漪。这些景物的描绘给人一种静谧、萧瑟的感觉,与旅人的忧思和江水的寂寥相呼应。
诗中提到旅人多忧思,寒江更显得寂寥,表达了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作者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旅人们内心的忧思和对故乡的思念。
接着,诗中出现了一个地名巩落,表示作者的情感深深扎根于这个地方。作者提到自己怀念归来的渔樵生活,渔樵生活代表了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与旅途中的辛劳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归乡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杨建康主簿的祝福和自己选择返乡的愿望。分路一扬镳意味着作者和杨建康主簿分别走各自的道路,但仍保持联系,象征着友谊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旅途中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旅人们的忧思和作者对归乡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和祝福的情感。诗情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xī wàng jiāng qiáo shì xiāo zī yì yáng jiàn kāng zhǔ bù shī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主簿诗
xī niǎo yǐ xī dù.
夕鸟已西度。
cán xiá yì bàn xiāo.
残霞亦半消。
fēng shēng dòng mì zhú.
风声动密竹。
shuǐ yǐng yàng cháng qiáo.
水影漾长桥。
lǚ rén duō yōu sī.
旅人多忧思。
hán jiāng fù jì liáo.
寒江复寂寥。
ěr qíng shēn gǒng luò.
尔情深巩落。
yǔ niàn fǎn yú qiáo.
予念返渔樵。
hé yīn shì guī yuàn.
何因适归愿。
fēn lù yī yáng biāo.
分路一扬镳。
拼音:fēn lù yī yáng biāo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何逊的诗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其特点之一,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大用典故,像历来评论家所称道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等句,都能做到情景交融,在写景中体现惜别和惆怅的心情。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又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左丞》)等句,善于用流畅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对仗工整而不觉其平板,对杜甫有明显的影响。他还有一些写景诗如《下方山》、《还渡五洲》、《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慈姥矶》等,也有许多传诵人口的佳句。这些佳句,意境虽近于谢□,但笔力则稍嫌平弱。钟嵘评谢□诗"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诗品》),这个缺点在何逊作品中似更明显。何逊的诗在当时曾与刘孝绰齐名,称为"何刘"。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章篇》认为何诗虽有"清巧"的长处,但多"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其实何逊的诗之所以多"苦辛"之词,乃是他的遭遇坎坷所致,其诗作多不平之鸣,并非无病呻吟。
何逊的诗受"永明体"的影响,很讲究声律,某些作品比沈约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体诗。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在论诗的声律时,曾举他的《伤徐主簿》三首为例;宋代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还把他的《送司马长沙》误作唐人五绝选入。
何逊除诗以外,还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他的《穷乌赋》似是残存的片段,并非全文。他的骈文中辞藻较好的是《为衡山侯与妇书》,但又并无显著的特色,远不如他的诗。
《何逊集》据《梁书·何逊传》说是他死后由同时人王僧孺所编定,共8卷。《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是7 卷。此书最晚到五代时已残缺。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2卷,有诗无文。今所见刻本以明代正德张□刊本为早。继有薛应□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中华书局有排印本《何逊集》。
何逊,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侨居丹徒。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曾考定《元嘉历》。逊八岁能诗,二十岁左右举秀才,同时诗人范云览其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交。诗为沈约所赏。逊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意。天监中,为奉朝请,迁中卫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随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后还建康(今南京),一度得武帝赏识,旋为所弃,出为安西安成王萧秀参军、兼尚书水部郎,除仁威庐陵王萧续记室,复随府江州,卒于任所。后人因称“何记室”或“何水部”。其诗文与同时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又以诗与阴铿颇相似,世号“阴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认为何诗虽有“清巧”之长,但多“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其实何诗所以多“苦辛”之词,乃是其坎壈遭际所致,诗作多不平之鸣,并非无病呻吟。今存诗一百一十余首,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其特点在于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喜用典故,写景抒情极为精妙,格调清新婉转,如向称名句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从镇江州与游故别》)、“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相送》)等,情景交融,在写景中体现惜别和惆怅的心情,看似信手拈来,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又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左丞》)等句,善于用流畅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对仗工整而不觉其平板,对杜甫有明显影响。他还有一些写景诗如《下方山》、《还渡五洲》、《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慈姥矶》等,亦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诗句意境颇近于谢朓,饶有风致,为南朝山水诗派代表之作,惜笔力稍嫌平弱。钟嵘《诗品》评谢朓诗“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这一缺点在何逊作品中似更明显。逊诗受“永明体”影响,其新体诗工于炼字,音韵和谐,已初具唐律规模,是六朝诗与唐律间的过渡体裁。日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在论诗歌声律时,曾举其《伤徐主簿》三首为例;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曾将其《送司马长沙》误作唐人五绝选入。唐杜甫为诗曾化用他的一些佳句,并说“颇学阴何苦用心”。清沈德潜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古诗源》)。何逊尚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其《穷乌赋》似为残存片段,并非全文。辞藻较好者是《为衡山侯与妇书》,但并无显著特色,成就远不如诗。何逊身后由同时人王僧孺编定集八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卷。此书最晚至五代时已残缺。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二卷,有诗无文。今所见刻本以明正德间刊本为早,继有薛应旂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现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何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