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重阳九日欢”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重阳九日欢”出自唐代李峤的《九日应制得欢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óng yáng jiǔ rì huā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重阳九日欢”全诗

《九日应制得欢字》

重阳九日欢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赏析


中文译文:《九日应制得欢字》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The festive season of late autumn, on the ninth day of Chongyang, brings joy.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Celestial wine cups are filled with chrysanthemums, and precious delicacies are flavored with orchids.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Imperial qi soars near the clouds, riding high in the vast universe.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Today, the joy of longevity is celebrated, and it is fitting to play music and recite poems.

诗意和赏析:
该诗是李峤创作的一首九日应制诗,描述了重阳节时的欢乐氛围。诗中以描绘景物和情感来营造节日的气氛。

第一句“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表达了诗人在令月的尾声,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期间感受到的喜庆之情。令月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到了重阳节,人们会登高远离压抑的气息,享受秋天的美景和欢乐。

第二句“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通过描绘菊花和兰花的香气,给人一种高雅和典雅的感觉。重阳节是赏菊的时节,人们品尝着美食和仙酒,享受着诗意盎然的秋天。

第三句“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表达了诗人被御气笼罩,飞升至云霄之间,感受到了宇宙的宽广和无限。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心境上超越尘世,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一句“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感受到了寿命的延长,希望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感激之情。

通过这首诗,诗人以自然景物和节日庆祝为背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了对重阳节的热爱和欢乐的表达。整首诗意优美,语言简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重阳九日欢”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ǔ rì yìng zhì dé huān zì
九日应制得欢字

lìng jié sān qiū wǎn, chóng yáng jiǔ rì huān.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xiān bēi hái fàn jú, bǎo zhuàn qiě diào lán.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yù qì yún xiāo jìn, chéng gāo yǔ zhòu kuān.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jīn zhāo wàn shòu yǐn, yí xiàng qǔ zhōng dàn.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重阳九日欢”平仄韵脚


拼音:chóng yáng jiǔ rì huā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作者简介


李峤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作者介绍


李峤的介绍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