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几番风雨”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几番风雨”出自宋代王沂孙的《扫花游(前题)》,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jǐ fān fēng yǔ,诗句平仄:仄平平仄。

“几番风雨”全诗

《扫花游(前题)》

几番风雨

卷帘翠湿,过几阵残寒,几番风雨
问春住否。
但匆匆暗里,换将花去。
乱碧迷人,总是江南旧树。
谩凝伫。
念昔日采香,今更何许。
芳径携酒处。
又荫得青青,嫩苔无数。
故林晚步。
想参差渐满,野塘山路。
倦枕闲床,正好微曛院宇。
送凄楚。
怕凉声、又催秋暮。


赏析


《扫花游(前题)》是宋代王沂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卷帘翠湿,过几阵残寒,几番风雨。问春住否。
当窗帘卷起时,门外的翠绿植物沾湿了露水。经过几次寒冷的天气,经历了几番风雨。我问春天是否已经到来。

但匆匆暗里,换将花去。乱碧迷人,总是江南旧树。谩凝伫。
然而,不知何时,花儿匆匆地离去了。零乱的绿色使人迷失,这总是江南传统的景色。我默默地凝视着。

念昔日采香,今更何许。芳径携酒处。又荫得青青,嫩苔无数。
我怀念过去采摘花香的日子,如今又是何处。美丽的小径上带着酒,再次享受郁郁葱葱,嫩绿的苔藓无数。

故林晚步。想参差渐满,野塘山路。倦枕闲床,正好微曛院宇。送凄楚。
在古老的林中,我悠闲地散步。想象着参差不齐的景象逐渐充实起来,想象着野塘山路的景色。疲倦地靠在床上,院子里正好微微起雾。这景色令人感到凄凉。

怕凉声、又催秋暮。
我害怕寒冷的声音,它又提醒我秋天即将过去。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秋天的临近,充满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使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描述湿润的翠绿、迷人的绿意和嫩苔覆盖的小径,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独特美景。他回忆起过去采香的时光,感叹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在最后几句中,诗人通过描述凄凉的氛围和寒冷的声音,表达了对秋天即将结束的不舍和担忧。整首诗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无奈的情绪。

“几番风雨”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ǎo huā yóu qián tí
扫花游(前题)

juàn lián cuì shī, guò jǐ zhèn cán hán, jǐ fān fēng yǔ.
卷帘翠湿,过几阵残寒,几番风雨。
wèn chūn zhù fǒu.
问春住否。
dàn cōng cōng àn lǐ, huàn jiāng huā qù.
但匆匆暗里,换将花去。
luàn bì mí rén, zǒng shì jiāng nán jiù shù.
乱碧迷人,总是江南旧树。
mán níng zhù.
谩凝伫。
niàn xī rì cǎi xiāng, jīn gèng hé xǔ.
念昔日采香,今更何许。
fāng jìng xié jiǔ chù.
芳径携酒处。
yòu yīn dé qīng qīng, nèn tái wú shù.
又荫得青青,嫩苔无数。
gù lín wǎn bù.
故林晚步。
xiǎng cēn cī jiàn mǎn, yě táng shān lù.
想参差渐满,野塘山路。
juàn zhěn xián chuáng, zhèng hǎo wēi xūn yuàn yǔ.
倦枕闲床,正好微曛院宇。
sòng qī chǔ.
送凄楚。
pà liáng shēng yòu cuī qiū mù.
怕凉声、又催秋暮。

“几番风雨”平仄韵脚


拼音:jǐ fān fēng yǔ
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作者简介


王沂孙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作者介绍


王沂孙的生平

  王沂孙:汉族,生于会稽,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经常与周公谨、唐玉潜等人相倡和,著有词集《花外集》。

  至元年间,为庆元路学正。

  他虽做了元朝的官,心理却很复杂,在他的词中,也仍有许多是写故国之思的。只是这种情绪,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宋王朝的怀念或民族意识,而是同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由人意的沧桑感融合在一起,同时又渗透了个人在历史巨变中无可奈何、只能听任摆布的凄凉感。在写作手法上,他比周密、张炎写得更隐晦、含蓄,常常借甲咏乙,借此喻彼,看上去大多只是咏物、写景以及写男女恋情,而在隐隐约约之间,用些特殊的笔法,暗示词中埋藏得很深的真实想法与情感。如《眉妩·新月》中“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齐天乐·萤》中“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天香·龙涎香》中“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等,都是如此。其中《齐天乐·蝉》借蝉咏怀,叹息岁时变迁的无情,自述“清高”、“凄楚”,最为人称道。正由于王沂孙是以深隐的笔法抒发复杂的情感,所以词的结构特别地曲折,语言也特别地精细。

  王沂孙生年在周密之后,张炎之前。据其《淡黄柳》词题,沂孙于咸淳十年(1274),与周密别于孤山。次年,周密游会稽,相会一月。景炎元年(1276)冬,周密自剡还会稽,二人又复聚别。景炎三年(1278)在越与李彭老、仇远、张炎等赋《天香》诸调,编为《乐府补题》一卷。至元二十三年(1286),沂孙在杭,与徐天佑、戴表元、周密等十四人宴集于杨氏池堂。二十四年,周密得《保母贴》,王沂孙题诗,在赵孟奚谷丁亥(1287)八月跋之后,鲜于枢戊子(1288)再观之前。夏承焘《周草窗年谱》云:“沂孙殆少于草窗,长于仇远,若生于淳佑、宝佑间,卒年才四十左右耳。”。

王沂孙的成就

  王沂孙最工于咏物。他现存64首词,咏物词即占了34首。在宋末词人中,王沂孙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他的咏物词的特点,一是善于隶事用典,他不是直接描摹物态,而是根据主观的意念巧妙地选取有特定含意的典故与所咏之物有机融合,使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相互生发。这就是清人周济所说的:“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二是擅长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用象征性的语言将所咏之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因而他的词往往被认为有深远的寄托。如著名的《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谩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华影。

  词中无法补圆的新月,寄托着词人在宋室倾覆后复国无望的深哀巨痛。而另一首《齐天乐·蝉》所咏的“枯开阅世”而“独抱清高”的蝉,则是遗民身世和心态的写照。

  王沂孙词,前人评价甚高,尤其是清中叶以后的常州词派,更是推崇备至。其词艺术技巧确实比较高明,将咏物词的表现艺术推进了一大步,但词境狭窄,词旨隐晦,也是一大缺陷。至于情调低沉,情思缺乏深度和力度,则是与他同期同派词人的通病。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