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处悬知不可传”出自宋代王炎的《即事六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iào chù xuán zhī bù kě chu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妙处悬知不可传”全诗:焚香清坐对韦编,妙处悬知不可传。
三画分明寄玄旨,谁将修绠汲深泉。
《即事六绝》是宋代王炎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焚香清坐,面对着韦编。其中的妙处,悬而不可传。三幅画意清晰地寄托着玄旨,谁能用修绠去汲取深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超越言语和文字的境界。诗人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那里,面对着一个韦编,感受其中的妙处,却无法将这种妙处以言语传达出来。诗中提到的三幅画,清晰地表达了玄妙的思想,但只有真正懂得修绠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一种难以言传的境界,充满了玄妙和深邃的意味。焚香清坐,展现出诗人专注而宁静的心态,他在对韦编的观察中发现了妙处,但却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这种妙处可能是一种内心的感悟、灵感或者对某种哲理的领悟。
诗中提到的三幅画意指的是诗人脑海中的图像或思维形象,这些图像清晰地传达出一种玄旨,也就是深奥的含义。然而,这种玄旨只有真正懂得修绠的人才能理解,修绠是一种古代的技艺,用来制作细丝,这里象征着对深层次真理的领悟。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精确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境界和思考的深度。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思维和感悟的局限性的思考,同时也显示出对于玄妙境界的追求和渴望。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引发人们对于抽象概念和思维的思考,同时也呼唤着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和探索。
jí shì liù jué
即事六绝
fén xiāng qīng zuò duì wéi biān, miào chù xuán zhī bù kě chuán.
焚香清坐对韦编,妙处悬知不可传。
sān huà fēn míng jì xuán zhǐ, shuí jiāng xiū gěng jí shēn quán.
三画分明寄玄旨,谁将修绠汲深泉。
拼音:miào chù xuán zhī bù kě chuá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仄韵) 去声十七霰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