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成风雨对床期”出自宋代赵蕃的《宜春道中赠邢公昭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ū chéng fēng yǔ duì chuáng q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忽成风雨对床期”全诗:清江台上读君诗,颇欲相从慰所思。
何意昌山夜止宿,忽成风雨对床期。
《宜春道中赠邢公昭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清江台上读君诗,
颇欲相从慰所思。
何意昌山夜止宿,
忽成风雨对床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在宜春道上的情景,作者读到邢公昭的诗作后,产生了强烈的想要与他相聚以慰藉相思之情的念头。然而,作者原本打算在昌山过夜与邢公昭相会,却突然遭遇到了风雨,导致原本约定好的共度夜晚的计划破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种遭遇阻碍的爱情向往。作者在宜春道上读到邢公昭的诗作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希望能与他相聚并相互安慰。这种情感被表达得深情而真挚。
然而,诗词的结尾却带来了戏剧性的转折。原本计划好的相会突然受到了风雨的干扰,作者与邢公昭未能如期在床上共度夜晚。这种突发的情况给诗词增添了一层戏剧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于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描写,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环境相结合。宜春道、昌山、风雨等景物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意境。作者通过这种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使诗词更具深度和韵味。
总体而言,《宜春道中赠邢公昭二首》这首诗词以简短的文字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环境的冲突,通过对爱情向往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命运的无奈和不可控制的因素。这种情感的表达和对环境的描绘相互交织,使得诗词更具意境和感染力。
yí chūn dào zhōng zèng xíng gōng zhāo èr shǒu
宜春道中赠邢公昭二首
qīng jiāng tái shàng dú jūn shī, pō yù xiāng cóng wèi suǒ sī.
清江台上读君诗,颇欲相从慰所思。
hé yì chāng shān yè zhǐ sù, hū chéng fēng yǔ duì chuáng qī.
何意昌山夜止宿,忽成风雨对床期。
拼音:hū chéng fēng yǔ duì chuáng qī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