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故迟迟”出自宋代陈允平的《夜飞鹊》,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gù gù chí ch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故故迟迟”全诗:秋江际天阔,风雨凄其。
云阴未放晴晖。
归鸦乱叶更萧索,砧声几处寒衣。
沙头酒初熟,尽篱边朱槿,竹外青旗。
潮期尚晚,怕轻离、故故迟迟。
何似醉中先别,容易为分襟,独抱琴归。
回首征帆缥缈,津亭寂寞,衰草烟迷。
虹收霁色,渐落霞孤鹜飞齐。
更何时,重与论文渭北,翦烛窗西。
《夜飞鹊》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允平。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飞鹊
秋江际天阔,
风雨凄其。
云阴未放晴晖。
归鸦乱叶更萧索,
砧声几处寒衣。
沙头酒初熟,
尽篱边朱槿,
竹外青旗。
潮期尚晚,
怕轻离、故故迟迟。
何似醉中先别,
容易为分襟,
独抱琴归。
回首征帆缥缈,
津亭寂寞,
衰草烟迷。
虹收霁色,
渐落霞孤鹜飞齐。
更何时,
重与论文渭北,
翦烛窗西。
译文:
夜里飞翔的鹊鸟
秋天的江面辽阔广袤,
风雨使人感到凄凉。
云阴未散,阳光未显现。
归鸦在乱叶中显得更加萧索,
砧声传来,几处人们穿着寒冷的衣衫。
河滩上的酒刚刚酿成,
篱墙边的朱槿花尽情绽放,
竹林外飘扬着青色的旗帜。
涨潮的时刻还未到来,
我害怕离别,所以故意拖延。
何不像醉酒时,提前离开,
容易分开我们的衣襟,
独自抱着琴回家。
回首望去,征帆消失得模糊不清,
码头亭子寂寞无人,
凋零的草丛被烟雾迷失。
彩虹收起了明亮的颜色,
夕阳渐渐落下,孤鹜齐飞。
不知何时,
再次与你在渭河北岸论文诗词,
在熄灭的蜡烛旁边相聚。
诗意和赏析:
《夜飞鹊》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诗中的江面、风雨、云阴等形容词营造出深秋的阴郁氛围。归鸦乱叶、砧声凄凉,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寂寞和凄凉感。
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交融。沙头酒初熟、篱边朱槿花、竹外青旗等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细节,而怕轻离、故故迟迟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担忧和不舍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提到醉酒时容易分开衣襟,暗示酒后的别离更加困难。他回望征帆,感叹归程的迷茫和寂寞。然而,诗末的虹收霁色和孤鹜飞齐,给人以希望和激励,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坚持和期盼。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他人再次相聚的愿望,渴望与他人共同讨论文学艺术,在温暖的烛光下共享心灵的交流。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和人物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凄凉的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的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忧伤和对未来的希望。诗词中运用了形象丰富的描写和对比手法,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整体上,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在离别和寂寞中对归程和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情感与心灵交流的渴望。
yè fēi què
夜飞鹊
qiū jiāng jì tiān kuò, fēng yǔ qī qí.
秋江际天阔,风雨凄其。
yún yīn wèi fàng qíng huī.
云阴未放晴晖。
guī yā luàn yè gèng xiāo suǒ, zhēn shēng jǐ chù hán yī.
归鸦乱叶更萧索,砧声几处寒衣。
shā tóu jiǔ chū shú, jǐn lí biān zhū jǐn, zhú wài qīng qí.
沙头酒初熟,尽篱边朱槿,竹外青旗。
cháo qī shàng wǎn, pà qīng lí gù gù chí chí.
潮期尚晚,怕轻离、故故迟迟。
hé sì zuì zhōng xiān bié, róng yì wèi fēn jīn, dú bào qín guī.
何似醉中先别,容易为分襟,独抱琴归。
huí shǒu zhēng fān piāo miǎo, jīn tíng jì mò, shuāi cǎo yān mí.
回首征帆缥缈,津亭寂寞,衰草烟迷。
hóng shōu jì sè, jiàn luò xiá gū wù fēi qí.
虹收霁色,渐落霞孤鹜飞齐。
gèng hé shí, zhòng yǔ lùn wén wèi běi, jiǎn zhú chuāng xī.
更何时,重与论文渭北,翦烛窗西。
拼音:gù gù chí chí
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陈允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高祖陈嘉谟曾赠右朝奉郎,曾祖陈膏曾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宦游四明,与四明汪氏联姻,遂著四明鄞县籍。祖父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文懿,学者称菊坡先生,《宋史》有传。伯父陈卓(1167-1252),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壮岁登进士第,宦意泊如,筑有世纶堂,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父亲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官至承奉郎。
陈允平的家学渊源主要来自祖父陈居仁和五伯父陈卓,而犹得益于陈卓。陈允平出生时祖父已过世,五伯父陈卓就是他的启蒙老师。有诗为证:“寒菊宜霜晚更新,掖垣再世掌丝纶。阿咸老去营西麓,不愧家声故国臣。”([清]袁钧《鄮北杂诗》)陈允平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但科举不利,仕途不进。一生只做过几任小官,时间都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漫游吴越,闲看山水,多旅居钱塘。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参与杨缵、张枢等组织的临安吟社,互相唱和,在景定四年(1263)创作了著名的“西湖十咏”。宋恭宗德祐时(1275-1276)为沿海制置参议官。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被仇家告发“约苏刘义谋复宋”,遭围捕,被同官袁洪救出。当时事件的全过程在袁桷《先大夫行述》一文中有详细记载。出狱后陈允平闭门不出,扁其所居山中楼曰“万叠云”。入元后,应征北上元大都,后不受管,放还。北上、南归的具体时间均不详。尚未南归之时,好友周密和王沂孙各有[高阳台]词怀之。陈允平没有参加《乐府补题》的唱和,南归后也没有再和故友来往,隐居山中而卒。卒后,好友张炎有[解连环]词悼之。
先祖
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
高祖
陈嘉谟,官至右朝奉郎。
曾祖
陈膏(?-1142),字泽卿,登宋政和五年(1115)何栗榜进士,后续娶明州(今属浙江宁波)汪氏女,乃徙居明州。靖康年间(1126-1127)陈膏官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教授,金兵逼郡,属官大都逃走,唯独陈膏与太守张克戬死守抗金。宋室南迁后,知泉州惠安县(今福建惠安)。曾以单枪匹马招降反贼,擢为殿中侍御史,鄞僧王法恩谋逆,事觉,有人请求屠城镇压,陈膏力论多杀非圣世事,胁从者均得以从轻处理。不久改任太常少卿,为高宗所嘉,至大书屏间曰:“陈膏长厚,有古人风。”
祖父
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晚号菊坡,生于仙游,14岁时父去世,以荫授铅山县尉,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赵逵榜进士。因其父陈膏续娶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望族汪氏女,遂定居于梅江,成为鄞县梅墟(今鄞州区邱隘镇)陈氏之祖。但居仁生于仙游,且进士题名时仍记为兴化仙游县,后迁居莆田黄石东华村(见乾隆《仙游县志·科第》,《兴化府志》等均列为“莆田人”)。陈居仁曾两次使金,历官徽州、鄂州、建宁、镇江、福州等地知府,累官起居郎、华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谥“文懿”,赠金紫光禄大夫,《宋史》有传。陈居仁育有六子,名:巩、革、晔、芾、卓、阜。
伯父
陈卓(1167-1251),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亦掌纶诰,“罄翰苑赐金创堂,名曰世纶”,登宋绍熙元年(1190)余复榜进士,官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后以资政殿学士还里,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开国伯,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
父亲
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庆元三年(1197)官承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