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洞庭烟树”出自宋代张炎的《如梦令(题渔乐图)》,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bú shì dòng tíng yān shù,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不是洞庭烟树”全诗:不是潇湘风雨。
不是洞庭烟树。
醉倒古乾坤,人在孤篷来处。
休去。
休去。
见说桃源无路。
《如梦令(题渔乐图)》是宋代诗人张炎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不是潇湘风雨,
不是洞庭烟树。
醉倒古乾坤,
人在孤篷来处。
休去。休去。
见说桃源无路。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情感抒发,表达了一种追求理想境界的心情。诗中描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意境,诗人通过对风雨、烟树、古乾坤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孤篷来处和桃源无路的描述,展示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内心情感。诗中的"潇湘风雨"和"洞庭烟树"是对湖光山色的描绘,但诗人并不满足于这些自然美景,而是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渴望。"醉倒古乾坤"表达了诗人超越尘世的心境,他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入一种超然的境地。
"人在孤篷来处"描绘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他似乎置身于一艘孤舟之中,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休去。休去。"这句呼唤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束缚的厌倦和对追求理想的渴望。最后一句"见说桃源无路"表达了一种桃源般理想境界无法实现的无奈,但诗人依然对这种境界心存向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尘世束缚的厌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诗人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超越现实的渴望,给人以寄托心灵的启示。
rú mèng lìng tí yú lè tú
如梦令(题渔乐图)
bú shì xiāo xiāng fēng yǔ.
不是潇湘风雨。
bú shì dòng tíng yān shù.
不是洞庭烟树。
zuì dào gǔ qián kūn, rén zài gū péng lái chù.
醉倒古乾坤,人在孤篷来处。
xiū qù.
休去。
xiū qù.
休去。
jiàn shuō táo yuán wú lù.
见说桃源无路。
拼音:bú shì dòng tíng yān shù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仄韵) 去声七遇 (仄韵) 去声十五翰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张炎出身世家,曾在贵公子的生活中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即落魄鲜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他怀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几乎日日花前为醉,号呼挥写,以至于郑思肖评价他说:“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