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列婺州山”出自宋代赵蕃的《十四夜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áng liè wù zhōu shā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行列婺州山”全诗:镜破何年合,珠沈几日还。
空明歙溪石,行列婺州山。
雁泊宵仍警,虫哀夜不閒。
传呼语舟子,移楫近前湾。
《十四夜月》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赵蕃创作。诗中描述了一幅夜晚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镜破何年合,
珠沈几日还。
空明歙溪石,
行列婺州山。
雁泊宵仍警,
虫哀夜不閒。
传呼语舟子,
移楫近前湾。
这首诗词的诗意很深邃,通过意象丰富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以月亮为主题,通过比喻手法描绘出月亮的形态,诗中的"镜破"和"珠沈"暗示了月亮的残缺和消失,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物事的变幻。接着,诗人描绘了"空明歙溪石,行列婺州山",以自然景物烘托出一种静谧和宁静的氛围,与前两句的消逝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动物的形象,如"雁泊宵仍警,虫哀夜不閒",将夜晚的寂静与动物的行为相结合,进一步强调了人们的忙碌与自然的宁静之间的对比。
最后两句"传呼语舟子,移楫近前湾"则描绘了夜晚的船夫在湾中行驶的情景,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这些细节使得整个诗词更具生动感,读者仿佛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活力。
总的来说,《十四夜月》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宁静以及人们的忙碌与交流。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shí sì yè yuè
十四夜月
jìng pò hé nián hé, zhū shěn jǐ rì hái.
镜破何年合,珠沈几日还。
kōng míng shè xī shí, háng liè wù zhōu shān.
空明歙溪石,行列婺州山。
yàn pō xiāo réng jǐng, chóng āi yè bù xián.
雁泊宵仍警,虫哀夜不閒。
chuán hū yǔ zhōu zǐ, yí jí jìn qián wān.
传呼语舟子,移楫近前湾。
拼音:háng liè wù zhōu shā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