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来时路”出自宋代王炎的《点绛唇(崇阳野次)》,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jì lái shí l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不记来时路”全诗: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
孤村薄暮。
花落春归去。
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
家何处。
乱山无数。
不记来时路。
《点绛唇(崇阳野次)》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炎。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
孤村薄暮,花落春归去。
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
家何处,乱山无数。
不记来时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湿的春天,东风吹拂着,燕子飞过庭院。在黄昏时分,一个孤寂的村庄中,花朵凋零,春天的气息渐渐离去。诗人思绪飘荡着,像浪花漂泊到天涯一样,思念归家的心情缠绕着他的心。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在何方,周围是一片山峦交错,纷乱无数,已经记不清来时的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寂而迷失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人以雨湿的东风为背景,通过燕子穿过庭院的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离去和季节更替的无情。在孤村的黄昏时分,花朵凋零,寓意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诗人的思绪像浪花一样漂泊到天涯,表达了他对家的思念之情。而乱山无数的描绘,则增加了诗中的迷茫和困惑感。诗人已经忘记了来时的路,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这种迷失感强化了诗中的孤独主题。
整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心情,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了孤独、迷茫和回家的渴望。这首诗词展示了王炎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离散、彷徨和家国情怀的思考。
diǎn jiàng chún chóng yáng yě cì
点绛唇(崇阳野次)
yǔ shī dōng fēng, shuí jiā yàn zi chuān tíng hù.
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
gū cūn bó mù.
孤村薄暮。
huā luò chūn guī qù.
花落春归去。
làng zǒu tiān yá, guī sī yíng xīn xù.
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
jiā hé chǔ.
家何处。
luàn shān wú shù.
乱山无数。
bù jì lái shí lù.
不记来时路。
拼音:bù jì lái shí lù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