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莫多事生惊涛”出自宋代王淮的《张道玄天师画降龙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ài mò duō shì shēng jīng tāo,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再莫多事生惊涛”全诗:老龙不识天有数,刚要为霖触天怒。
天呼六丁驱下来,不容驻脚天街路。
雷神伐鼓云扬旗,火鞭乱打列缺驰。
海波起立一千丈,阳侯叫噪冯夷嘻。
泥鳅土蟮妖鬼技,侧睨坳洼务得志。
那知龙抱九土忧,弭角摧鳞潜出涕。
哀哉九土毛骨焦,虾蟆蜥蜴担工劳。
尔龙稳稳卧海窟,再莫多事生惊涛。
海中虽无五花树,海中绰有宽闲地。
朝吐扶桑白日光,暮吞细柳蠙霞气。
我闻北周是太荒,一团阴气余无阳。
何不衔取玉烛上天去,晒破鳌足八极俱辉光。
主不知道天有几个,刚要为连续触天发怒。
天呼六丁驱赶下来,不允许驻脚天街路。
雷神击鼓说扬旗帜,火鞭子乱打闪电奔驰。
海波起来建立一个千丈,阳侯呼喊冯夷哈哈。
泥鳅土蟮妖鬼技术,侧看坳凹陷致力于实现。
那知道龙抱九州忧虑,消除角被鳞偷偷流泪。
可悲九州毛骨焦,虾蟆晰蝎挑工劳。
你龙稳妥躺在海窟,再也不要多事生大浪。
海中虽然没有五花树,海中绰有宽闲地。
朝吐扶桑太阳光,晚上吞细柳霞气构。
我听说北周是太荒,一团阴气多而无阳。
为什么不衔取玉烛上天去了,晒破鳌足八极俱光辉。
zhāng dào xuán tiān shī huà xiáng lóng tú
张道玄天师画降龙图
lǎo lóng bù shí tiān yǒu shù, gāng yào wèi lín chù tiān nù.
老龙不识天有数,刚要为霖触天怒。
tiān hū liù dīng qū xià lái, bù róng zhù jiǎo tiān jiē lù.
天呼六丁驱下来,不容驻脚天街路。
léi shén fá gǔ yún yáng qí, huǒ biān luàn dǎ liè quē chí.
雷神伐鼓云扬旗,火鞭乱打列缺驰。
hǎi bō qǐ lì yī qiān zhàng, yáng hóu jiào zào féng yí xī.
海波起立一千丈,阳侯叫噪冯夷嘻。
ní qiū tǔ shàn yāo guǐ jì, cè nì ào wā wù dé zhì.
泥鳅土蟮妖鬼技,侧睨坳洼务得志。
nǎ zhī lóng bào jiǔ tǔ yōu, mǐ jiǎo cuī lín qián chū tì.
那知龙抱九土忧,弭角摧鳞潜出涕。
āi zāi jiǔ tǔ máo gǔ jiāo, há ma xī yì dān gōng láo.
哀哉九土毛骨焦,虾蟆蜥蜴担工劳。
ěr lóng wěn wěn wò hǎi kū, zài mò duō shì shēng jīng tāo.
尔龙稳稳卧海窟,再莫多事生惊涛。
hǎi zhōng suī wú wǔ huā shù, hǎi zhōng chuò yǒu kuān xián dì.
海中虽无五花树,海中绰有宽闲地。
cháo tǔ fú sāng bái rì guāng, mù tūn xì liǔ pín xiá qì.
朝吐扶桑白日光,暮吞细柳蠙霞气。
wǒ wén běi zhōu shì tài huāng, yī tuán yīn qì yú wú yáng.
我闻北周是太荒,一团阴气余无阳。
hé bù xián qǔ yù zhú shàng tiān qù, shài pò áo zú bā jí jù huī guāng.
何不衔取玉烛上天去,晒破鳌足八极俱辉光。
拼音:zài mò duō shì shēng jīng tāo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王准(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
王准于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首论劾汤思退罪数十条。曾出知江州、建宁府,以及福建转运副使、两浙西路提刑。
淳熙元年(1174年),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淳熙二年(1175年),任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淳熙四年(1177年),任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
淳熙八年(1181年),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
淳熙九年(1182年),为左丞相。
淳熙十五年(1188年),授观文殿学士,封鲁国公,判知衢州,力辞,改提举洞霄宫。
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
一生为官40年,职居相位,孝宗称其“不党无私,刚直不阿”。竭力荐举贤才,李焘、朱熹、吕祖谦、辛弃疾、陆游等都曾受其荐举,一时人才济济。在枢密院,力主抗金,建议“择将、备器、简兵、足食”;批评只知“以和为和”,不知“以和为战”。注重赈济遭水旱灾害的饥民,奏请宽刑减赋。言行稳健,善于调和矛盾。朱熹与唐仲友不和,互相攻讦,孝宗问淮,以“秀才争闲气”答之,居间调停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