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方如此”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ǔ mù fāng rú cǐ,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举目方如此”全诗: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
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
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中文译文:
长沙早春,经过雪后来到临湘水边,写给同游的朋友们。汀洲的气温渐渐升高,烟雾的景色变得淡雅相和。抬头望去,景色仍然如此美丽,但是我却无法安心。阳光照耀下,野地上的雪融化,春天的色彩染亮了湘江的波浪。北渚(湘江中的一个岛屿)上的芳草生长茂盛,东风吹动着古老的枝叶。江山的美丽让人忧思遥远,猿猴和鸟儿都有着黄昏时的情思。你问渔人的心情如何,沧浪江自有它的歌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长沙早春雪后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诗人用凄美的词句叙述了春天的到来,以及对美景的感叹和情感的抒发。
首先,诗人以小汀洲的气温渐暖为背景,描绘了烟雾缭绕的淡雅景色,展现了一种柔和宜人的春光。接着,诗人通过举目望去,表达了对景色美丽的赞叹,但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烦扰和无法安心的心情。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雪融化后的春色染亮了湘江的波浪,北渚上的芳草生机勃勃,东风也吹动了古老的树木。这些描写反映了春天的早晨,大地恢复生机,万物复苏,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愉悦。
最后,诗人以江山的美丽引出对人类情感的思索。诗人认为江山的美丽给人带来了忧思和遥远的思念,同时猿猴和鸟儿也有着黄昏时的情思。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生命和情感的关注,以及对人类与自然、时间的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情感的波动。诗中的意象明亮、清新,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景色的描写,把个人感受和人类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达到思索人生和自然的目的。
cháng shā zǎo chūn xuě hòu lín xiāng shuǐ, chéng tóng yóu zhū zǐ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tīng zhōu nuǎn jiàn lù, yān jǐng dàn xiāng hè.
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
jǔ mù fāng rú cǐ, guī xīn qǐ nài hé.
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rì huá fú yě xuě, chūn sè rǎn xiāng bō.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
běi zhǔ shēng fāng cǎo, dōng fēng biàn jiù kē.
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jiāng shān gǔ sī yuǎn, yuán niǎo mù qíng duō.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
jūn wèn yú rén yì, cāng láng zì yǒu gē.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拼音:jǔ mù fāng rú cǐ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