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忍岁寒”出自宋代阳枋的《挽故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ū sōng rěn suì h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孤松忍岁寒”全诗:旧世轻财蝗,悬知种德难。
有贫皆粟制,无骼不衾棺。
红树非春早,孤松忍岁寒。
轻飔生宰木,多少鼻成酸。
《挽故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阳枋。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旧世轻财蝗,悬知种德难。
有贫皆粟制,无骼不衾棺。
红树非春早,孤松忍岁寒。
轻飔生宰木,多少鼻成酸。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故人的挽歌之情。作者通过描绘旧时代的人们,他们过于追求财富而轻视道德的重要性。他们只关心个人利益,缺少家国情怀。然而,这种追求财富的态度却使得德行的培养变得困难。诗中还描绘了生老病死的无情现实,无论贫富,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些命运。红树虽然不是春天早期的花卉,孤松虽然能忍受岁月的严寒,但人们对于生死的思考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苦涩之情。
赏析:
《挽故人》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旧时代人们追逐财富而忽视德行的批评。通过对贫富差异和生死无常的描绘,诗人唤起了人们对于道德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红树和孤松的比喻,象征着那些能够忍受世俗冷漠和挫折的人们,他们在岁月沧桑中仍然保持坚韧和坚持。整首诗情感沉痛而压抑,通过生动的意象,让人们对人生的无常和珍贵有所触动。
这首诗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部分现实,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人性的关切和对真实价值的思索。它以简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对于生命、财富和道德的思考。
wǎn gù rén
挽故人
jiù shì qīng cái huáng, xuán zhī zhǒng dé nán.
旧世轻财蝗,悬知种德难。
yǒu pín jiē sù zhì, wú gé bù qīn guān.
有贫皆粟制,无骼不衾棺。
hóng shù fēi chūn zǎo, gū sōng rěn suì hán.
红树非春早,孤松忍岁寒。
qīng sī shēng zǎi mù, duō shǎo bí chéng suān.
轻飔生宰木,多少鼻成酸。
拼音:gū sōng rěn suì há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