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穷不自恕”出自宋代陈与义的《别岳州》,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ěn qióng bù zì shù,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忍穷不自恕”全诗: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
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
丈夫少壮日,忍穷不自恕。
乘除冀晚泰,乃复逢变故。
经年岳阳楼,不见宫南树。
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
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
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
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别岳州》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早晨吃下三斗葱,晚上喝下三斗醋。
宁可忍受这种酸辛,也不愿行走于晚年的道路。
年轻时的男儿,忍受贫穷而不自怨自艾。
希望通过辛勤劳动,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却遭遇了变故。
多年来,我在岳阳楼上,再也看不到宫南的树。
我已离开故乡万里,双脚还不得停歇。
水已退去,君山依然高耸,洞庭湖的秋天已经苍白。
浮云容易回到山岭,而远客却难以回头看一眼。
我像一只飘忽的锡瓶,不知挂在何处。
孤独地唱着短歌,写下遥远旅行的赋。
学习道德之道,始悔恨为时已晚,难道儒者不应该腐朽?
广阔的天地无边无际,我发出三声叹息,踏上离家的旅途。
诗意和赏析:
《别岳州》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陈与义在离别岳州时的心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岳州的生活场景:早晨吃葱,晚上喝醋,以及对贫困的忍耐和对未来的希望。然而,他的生活遭遇了变故,离开了故乡,远离了亲人和熟悉的环境。他在离别的孤寂中,思念着家乡的景色和过去的美好时光。
诗中的岳阳楼象征着诗人离开的地方,他在离开后再也无法看到熟悉的景物,感到孤独和无依。同时,诗人以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的比喻,表达了远离家乡后回忆往事的困难和遗憾。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的思考和忏悔,他追悔自己晚才懂得学习道德之道,认为儒者不应该腐朽。然而,面对广阔的世界和未知的命运,他只能发出三声叹息,踏上离家的旅途。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离别和人生的矛盾情感,表达了对家乡、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和思念,展现了对人生意义和命运无奈的思索。
bié yuè zhōu
别岳州
cháo shí sān dòu cōng, mù yǐn sān dòu cù.
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
níng shòu cǐ suān xīn, mò xíng suì wǎn lù.
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
zhàng fū shào zhuàng rì, rěn qióng bù zì shù.
丈夫少壮日,忍穷不自恕。
chéng chú jì wǎn tài, nǎi fù féng biàn gù.
乘除冀晚泰,乃复逢变故。
jīng nián yuè yáng lóu, bú jiàn gōng nán shù.
经年岳阳楼,不见宫南树。
cí cháo yǐ wàn lǐ, liǎng jiǎo wèi huáng zhù.
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shuǐ luò jūn shān gāo, dòng tíng qiū yǐ sù.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
fú yún yì guī xiù, yuǎn kè nán huí gù.
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piāo rán yī píng xī, wèi zhī suǒ guà chù.
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
jì mò duǎn gē xíng, xiāo tiáo yuǎn yóu fù.
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
xué dào shǐ hèn wǎn, wèi rú shú fēi fǔ.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
qián kūn yǎo máng máng, sān tàn chū mén qù.
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拼音:rěn qióng bù zì shù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六御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一生的主要贡献在诗词方面。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宋书》本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渊明)、谢(灵运、胱)、韦(应物)、柳(永)之间”。他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他是专学杜甫的,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他学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对前贤的作品是博览约取,善于变化。他还特别推崇苏轼和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语言质朴,音节响亮,形象丰富,很少用典,明快中没有鄙俗,口语化略无平淡。所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诗人的成就较大,无愧于江西诗中的改革派。
诗人还写了不少怀念故乡洛阳的作品,如《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虞美人》是写虽然到了春天(“又东风”),洛阳的桃花未必开得和往年一样红妍。其原因是被战乱践踏得连花儿也一改旧时的俏容,给洛阳蒙上一层耻辱的阴影。《临江仙》是写在洛阳午桥相约饮酒,在座的都是同学少年,英雄豪杰。当时陈与义才二十多岁,金榜题名(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又二十多年过去了,简直像一场恶梦,虽然还活在世上,确实叫人日日夜夜提心吊胆,担惊害怕。其原因又是朝纲败坏,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所造成的。再如《法驾导引》中的“归路碧迢迢”。《点绛唇》(紫阳寒食)中的“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木兰花慢》中的“北归人未老,喜依旧,著南冠”。等等都是写对故乡的怀念。归途遥远,又一定是杂草丛生,无路可寻,欲归而不可得。即是回去,由于长期在外难解乡音,父老子弟们对我会是什么看法呢?年龄不算大(逝世时才四十九岁),依然喜爱北方衣着,无不流露出怀恋故乡之情,任何一个羁旅它乡的人读了都会产生共鸣。
按照古代户籍划分,陈与义算不上地地道道的洛阳人——他的老祖宗本来一直居住在京兆,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后来赶上安禄山造反,只得跟着唐玄宗入蜀避乱,迁居青神。后来,陈与义的曾祖陈希亮又把家搬到了洛阳。陈与义也算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曾祖陈希亮(字公弼),官至太常卿,与苏洵父子为世交。大文豪苏东坡后来还写了《陈公弼传》作为纪念。陈与义的祖父和父亲也曾做过官,其外祖父张友正还是名显一时的书法家。 陈与义也确实给先祖争气。出生于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六月的他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志。稍长,他又学诗于当时颇有名的崔鶠(音yàn),其后进入太学深造。
24岁时,陈与义考中进士,随后当上文林郎。这是个闲职,负责开德府(今濮阳)的文学教育工作。陈与义干了3年后辞职,回家与一帮好友吟诗赏画,日子过得好不快活。又过了两年,他被任命为辟雍录,也就是到太学的预备学校里当老师。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陈与义的母亲辞世。他在汝州服丧期间,结识了州守、词人葛胜仲。两年后,由葛举荐,他入京做了太学博士。次年,他29岁时的诗作《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竟被徽宗看上了。
陈与义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文,为同辈所敬重。《宋史》本传说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被授于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累迁太学博士,进升为符宝郎,掌皇帝八宝及国之符节,不久被贬为陈留郡(今河南杞县境)酒税监。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入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遂亡。陈与义自陈留避难南奔,经襄阳,转湖南,绕广东、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抵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陈与义为高宗旧臣,高宗得知他的忠心,便任命他为礼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召为给事中,参与讨论政事,抄发章疏,稽察违失,以备顾问应对。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旋而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正月,授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唯师礼用道德以辅朝廷,尊主威振纲纪而呕心沥血。
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被他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从来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荐、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朝臣们多愿向他坦露心迹或请求指正迷津。当时,丞相赵鼎在朝廷放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高宗说:“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丞相的意思是,多数人主张打回汴京,收复中原,若不如此,恐怕将来因失去机会而受到追究。而高宗则认为,二帝被掳,连同太后、嫔妃、宫女都在金人手里,若不议和恐难于返回。陈与义听了之后,赞成丞相的用兵,反对高宗的议和,便婉转地说:“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高宗曰:“然。”从道理上以为陈与义的话很对,但事实上他甘心于偏安江左,以求苟延残喘。陈与义看出高宗无意收复中原,他很失望,便以病托辞退职,朝廷复以资政殿学士(授予罢政宰相的职衔)知湖州,加提举临安洞霄宫(今浙江余杭西南,宋代凡执宰大臣去位者,皆以提举洞霄宫系衔)。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以《墨梅》(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对学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风有了改变,转学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趋向沉郁悲壮,雄阔慷慨,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 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观察细密,造语工致。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稚笺注《 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陈简斋诗外集》。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