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长日欢归欤”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长日欢归欤”出自宋代杨亿的《初至郡斋书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rì huān guī y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长日欢归欤”全诗

《初至郡斋书事》

长日欢归欤

地去京华远,年逢旱暵馀。
群胥同黠马,比户甚枯鱼。
煦妪心空切,澄清志莫舒。
棼丝殊未治,错节讵能除。
听讼棠阴密,行春柳影疏。
宾筵求婉昼,僧舍问真如。
踰月窥除目,经时绝传车。
素餐徒自饱,投刃岂曾虚。
盈耳嫌敲扑,堆床厌簿书。
故园无数舍,长日欢归欤

标签:澄清

赏析


《初至郡斋书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亿。下面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至郡斋书事

地去京华远,
年逢旱暵馀。
群胥同黠马,
比户甚枯鱼。

煦妪心空切,
澄清志莫舒。
棼丝殊未治,
错节讵能除。

听讼棠阴密,
行春柳影疏。
宾筵求婉昼,
僧舍问真如。

踰月窥除目,
经时绝传车。
素餐徒自饱,
投刃岂曾虚。

盈耳嫌敲扑,
堆床厌簿书。
故园无数舍,
长日欢归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初次到达一个郡斋为背景,描绘了他在郡斋中的生活和感受。诗中表达了对京华繁华的离别之情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的开头,地方离京华远,年岁正值旱暵之余,暗示了作者身处边远之地,岁月艰难的环境。

接着,诗中出现了群胥和黠马,比作枯鱼,暗示了他周围的人们贪婪自私,生活困顿。

随后,诗中描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他的心灵空虚,志向未能舒展,梦想没有实现,晨钟暮鼓的生活无法满足他的追求。

诗中还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忧虑,诗中的棼丝(指牵挂的心思)仍未得到治愈,错误的事情还是无法消除。

然后,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郡斋中的生活,他倾听着纷争的讼棠阴暗之处,行走在春天的柳树影中。宾客的筵席追求白昼的美好,而僧舍中的人们追问着真实的本质。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作者在郡斋中度过的时光,他翻过了一个月的日历,窥视着过去的时光,从窥视中看到了车马的往来逐渐减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素餐(指简单的饭食)能够使他自我满足,他不需要虚名和虚荣。他对嘈杂的声音厌倦,对堆积的书籍感到厌烦。他渴望回到故园,享受欢乐的归宿。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郡斋中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思熟虑。

“长日欢归欤”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ū zhì jùn zhāi shū shì
初至郡斋书事

dì qù jīng huá yuǎn, nián féng hàn hàn yú.
地去京华远,年逢旱暵馀。
qún xū tóng xiá mǎ, bǐ hù shén kū yú.
群胥同黠马,比户甚枯鱼。
xù yù xīn kōng qiè, chéng qīng zhì mò shū.
煦妪心空切,澄清志莫舒。
fén sī shū wèi zhì, cuò jié jù néng chú.
棼丝殊未治,错节讵能除。
tīng sòng táng yīn mì, xíng chūn liǔ yǐng shū.
听讼棠阴密,行春柳影疏。
bīn yán qiú wǎn zhòu, sēng shè wèn zhēn rú.
宾筵求婉昼,僧舍问真如。
yú yuè kuī chú mù, jīng shí jué chuán chē.
踰月窥除目,经时绝传车。
sù cān tú zì bǎo, tóu rèn qǐ céng xū.
素餐徒自饱,投刃岂曾虚。
yíng ěr xián qiāo pū, duī chuáng yàn bù shū.
盈耳嫌敲扑,堆床厌簿书。
gù yuán wú shù shě, cháng rì huān guī yú.
故园无数舍,长日欢归欤。

“长日欢归欤”平仄韵脚


拼音:cháng rì huān guī yú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作者简介


杨亿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作者介绍


杨亿的文学成就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

诗作
  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的诗,其题材范围必然是比较狭隘的。全集70个诗题,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如《始皇》、《宜曲》、《汉武》、《南朝》、《明皇》等皆属此类;二是描摹物态的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泪》等;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别墅》等。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昆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他的诗歌创作与探索为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西昆体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歌风尚主宰了宋初整个诗坛。相对而言,以学习白居易为宗旨的白体(代表人物王禹),以学习贾岛、姚合为主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则是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影响都不及西昆体。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不能说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 因此,杨亿为首的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昆体虽然没有能在唐诗之外开辟新的境界,但是相对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它整饰、典丽、深密的诗风毕竟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
  他又以骈文名世。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诗五卷、杂文十五卷),有《浦城遗书》本,《品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宋朝事实类苑》及《说郛》等书中尚存100多条;《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删节。《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杨亿的轶事

  杨文公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做文章应该避免套用方言俗语。不久,他拟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话说:“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有个学生郑戬看了,觉得 “德迈九皇”读音很像 “得卖韭黄”(韭菜的根叫韭黄),便立刻请教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卖生菜?”杨亿给这一问引得大笑起来,于是把这一句改掉了。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能对出,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杨亿的生平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

  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七闽波渺邈,双阙气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年少时便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为赏异。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为群小包围,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人,希上邀宠,杨亿侧于其间,遭到排挤,处境艰危。

  他反对真宗搞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其仕宦生涯也并不都在馆阁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触过较为广阔的生活。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