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忆昔西都”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忆昔西都”出自宋代王十朋的《点绛唇(咏十八香·异香牡丹)》,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xī xī dōu,诗句平仄:仄平平平。

“忆昔西都”全诗

《点绛唇(咏十八香·异香牡丹)》

忆昔西都

庭院深深,异香一片来天上。
傲春迟放。
百卉皆推让。
忆昔西都,姚魏声名旺堪惆怅。
醉翁何往。
谁与花标榜。


赏析


《点绛唇(咏十八香·异香牡丹)》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庭院深深,异香一片来天上。
傲春迟放。百卉皆推让。
忆昔西都,姚魏声名旺堪惆怅。
醉翁何往。谁与花标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异香牡丹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牡丹花的赞美和怀念。诗中描绘了一座深深的庭院,香气弥漫其中,这异香宛如来自天上的一片。牡丹花自负地迟迟地绽放,其他百花都自愧不如,纷纷退让。作者回忆起过去的西都(指长安),想起了那里盛名的姚、魏两朝,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感叹。最后,作者问道,那位醉翁又将何去何从,还有谁能与花一起傲立标榜。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庭院深深,象征着牡丹花的高贵和纯洁,而异香则让人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牡丹花傲春迟放,展示了它的自信和独立精神,而其他花卉的退让,则更凸显了牡丹的独特魅力。通过回忆西都的盛况,作者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光的感慨,也表达了对那些曾经辉煌的名望和人物的惋惜之情。最后的问句,则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追问和对傲立标榜的期许。

整首诗词情感丰富,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之情。牡丹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以其高雅的品质和独特的美丽,一直被赞美和喻为各种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中的庭院、异香、傲春、百卉、西都等形象描绘都展现了牡丹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整首诗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忆昔西都”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iǎn jiàng chún yǒng shí bā xiāng yì xiāng mǔ dān
点绛唇(咏十八香·异香牡丹)

tíng yuàn shēn shēn, yì xiāng yī piàn lái tiān shàng.
庭院深深,异香一片来天上。
ào chūn chí fàng.
傲春迟放。
bǎi huì jiē tuī ràng.
百卉皆推让。
yì xī xī dōu, yáo wèi shēng míng wàng kān chóu chàng.
忆昔西都,姚魏声名旺堪惆怅。
zuì wēng hé wǎng.
醉翁何往。
shuí yǔ huā biāo bǎng.
谁与花标榜。

“忆昔西都”平仄韵脚


拼音:yì xī xī dōu
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作者简介


王十朋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作者介绍


王十朋的生平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 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十月十八日,卒于孝宗乾道七年七月三日。少时颖悟强记,7岁入塾,14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19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

  24岁时,小小的乐清县学落成,居然能文赋诗,盖世的才华震动了浙南的诗坛。33岁时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34岁入太学。由于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一直至他46岁时,秦桧死后,高宗即位继帝主持殿试,王十朋得中状元。后因论力主抗战,并荐用爱国老将张浚、刘锜,遭主和派排斥离京归里。孝宗即位后,起知严州,未赴任召对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议,并以怀奸、误国等八大罪状劾主和派代表、当朝宰相史浩,使之罢职。

  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议纷起。他上疏称恢复大业不能以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湖等州,救灾除弊,颇有政绩。在文学上,他一生经过雁山至少七次,都是中进士之前,而且又都是北上临安时,因此对雁荡山的感受极其亲切。在此期间,他赋了大量有关雁荡的诗。他在《游灵岩辉老索诗至灵峰寄数语》中,不仅对雁荡山作了依次总评价:“雁荡冠天下,灵岩尤绝奇!”而且还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雁荡山水浴成一体。雁荡山水铸造了王十朋刚直不阿的崇高风格,他则以盖世的才华歌颂了雁荡山水。然而,以他的才气,在雄伟奇秀,千姿百态的雁荡山水面前仍有力不从心之感,曾在一诗中曰:“愧无笔力助庄严!”从此之后,“难下笔”就成为描绘雁荡山的“名句”了。

  乾道五年冬,王十朋卸任,离开泉州时,男女老幼涕泣遮道苦苦挽留,还仿效饶州百姓挽留王十朋的做法,把他必经的桥梁拆断(后来当地百姓重新修复,用王十朋之号“梅溪”为名)。王十朋只好绕道离去,士民跟随出境送到仙游县枫亭驿。

  王十朋诗才横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大多是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咏蔡襄修建洛阳桥的诗、宴七县宰诗、承天寺十奇诗、咏清源山诗等,都是流传后世的佳篇。乾道七年(1171年)七月丙子(初三)日(8月6日),王十朋在乐清县家中逝世,享年60岁,谥忠文。泉州士民闻讯,会集在开元寺沉痛悼念,又在东街建王忠文祠(又名梅溪祠)以为纪念。

历史记载

  王十朋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力排和议,并抨击三衙兵权过重,谏罢杨存中兵权,奏请起用张浚。孝宗诏百官陈事务,他上《应诏陈弊事》札子,指出百官“尽其官不履其职”,同时指出皇帝有任贤、纳谏、赏罚三大职事,并未做好。隆兴元年任侍御史时弹劾当朝宰相史浩及其党羽史正志、林安宅,并使之罢职,震动朝野,人称颂王十朋郎为真御史。王十朋守饶州期间,宰相洪适,饶州人。回乡拜访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学宫地扩建私宅后花园,王十朋毅然拒绝。《宋史·本传》记载说:“丞相洪适请故学其益其圃,十朋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后来朝野皆知,传为佳话。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贾氏,品德高尚,忍贫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兴元年辞官故里,家有饥寒之号却不叹穷。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远无钱将灵柩及时运回家乡。他在《乞祠不允》诗里述云:“臣家素贫贱,仰禄救啼饥。”“况臣糟糠妻,盖棺将及期。旅榇犹未还,儿昼夜悲。”结果灵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为官,关心的是国家、黎民,自己却是如此贫寒。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文自有风格。现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计有诗1700多首,赋7篇,奏议46篇,其他如记、序、书、启、论文、策问、行状、墓志铭、祭文、铭、赞等散文、杂文140多篇。此外还有《春秋》、《论语》讲义8篇等,内容广泛。他对《春秋》、《论语》、《尚书》尤有研究。治学反对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学空论,为文处事偏重功利实用。朱熹称其文“规模宏阔,骨骼开展,出入变化俊伟神速。”称其诗“浑厚质直,思恻条畅,如其为人。”并将他与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论,说:“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王梅溪文集序》)叶适说他“素负大节”、“士类常推公第一”。《四库全书总目》说“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著有《王梅溪文集》等传世。

莫作殃民

  王十朋从小非常聪明,又十分用功。他在县城读书时,已是满腹经纶,又写得一手好 字。名声早已传遍了全县。县城里有一条小巷,巷里住着个钱百享的官儿。他肚皮里没有几点墨水,却喜欢结交名士,为自己装装门面,提高自己的身价。也曾好几次请王十朋赴宴题诗,可都被王十朋婉言谢绝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念念不忘相请王十朋。有一次,他听一个走差讲,王十朋很尊敬书院里教的老先生。老先生出门探亲访友时节,王十朋总是陪着他。这个走差鬼点子多,当即替钱百享出了个主意:“老爷,你择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请老先生和王十朋同来喝酒。只要老先生肯赏光,王十朋就不会不来。他只要一上门,老爷就可以拦他题诗了。”钱百享听了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这一天,钱百享派人送去请帖,又特备了一桌好酒菜,就等老先生和王十朋前来作客了。时间不长,就把老先生请来了,王十朋果真随同前来。一到钱家门口,王十朋就想自个回家,却被钱百享早就安排的拦住了。这样,王十朋就没法脱身,只得硬着头皮走进钱家,陪老先生坐到酒席上。吃了一会儿,王十朋扶着老先生站起来表示感谢。刚要离席,就让钱百享的家丁拦住了,钱百享双手递上早已准备好的纸笔,恭恭敬敬地说:“老夫别无他求,只希望才子给我题一首诗,留作纪念。”
  
  王十朋见蚂蝗叮牢鹭鸶脚,没办法,只好接过纸笔说:“我这个穷书生是写不出好诗来的,不晓得老爷出什么题目?”

  “这题目嘛,就叫‘钱百享升’如何?想讨个彩,请把这四个小字分别嵌在每句的开头。”

  王十朋听了,皱了皱眉头,提笔一挥,写了一首打油诗:

  钱家鱼肉满箩筐,

  百姓糠菜填饥肠。

  享福毋忘造众福,

  升官莫作殃民郎。

  老先生边看边称赞:“好诗!好诗!”钱百享看了却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因为王十朋在这里被拦后才写的诗,所以人们便把这条无名的小巷,称之为“拦诗巷”。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